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心血管内科医护 > 列表
心血管内科医护 共有 147 个词条内容

第一章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以心前区疼痛或不适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典型的心绞痛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而加重,硝酸甘油可使之缓解。心绞痛常由1支以上大的冠状动脉病变引起(≥70%狭窄,或左主干≥50%狭窄)。部分患者冠状动脉正常可由冠状...[继续阅读]

心血管内科医护

第二章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myocardialischemia,SMI)是指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客观证据,但临床上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早在1961年Holter采用动态心电图观察到,心绞痛患者无症状时亦可出现与心绞痛发作时完全相同的心电...[继续阅读]

心血管内科医护

第三章 X综合征

    X综合征是指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而经心导管检查证实其冠状动脉正常,麦角新碱激发实验阴性。一、临床表现大约10%~30%因心绞痛而行心导管检查的患者中冠状动脉正常。X综合征中,女性占优势(3∶1),50%~70%患者发生于闭经后,其平...[继续阅读]

心血管内科医护

第四章 心绞痛病人的护理

    一、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一)焦虑由于突然发生的剧烈胸痛使病人不知所措,并惧怕再次发作而惶恐不安。(二)心前区疼痛因心肌缺血,乳酸及代谢产物积聚,刺激神经末梢引起。(三)活动无耐力因心绞痛发作被迫停止一切活动,为防止...[继续阅读]

心血管内科医护

第一章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sinussyndrome,SSS)简称病窦综合征,又称窦房结功能不全。由窦房结及其邻近组织病变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或)窦房传导障碍,从而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大多于40岁以上出现症状。一、病因常见病因为心肌...[继续阅读]

心血管内科医护

第一节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

    一、发生机制1.冲动起源异常:冲动频率的加速可发生于具有正常自律性的细胞,也可发生于原来无自律性的细胞在病理情况下转变为有自律性的细胞,故临床上见于:①原位的自律性增高,如不恰当性窦性心动过速(简称窦速);②异位的自...[继续阅读]

心血管内科医护

第二节 窦性快速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动过速(窦速)窦速由生理(如运动)或病理(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因素引起。迷走功能减弱会导致不恰当的窦速。体位改变时也可引起窦速(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或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是由窦房结内或...[继续阅读]

心血管内科医护

第三节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AVNRT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阵发性室上速,多发生于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频率常常为140~250次/分钟。阵发性心悸、头晕和四肢乏力是常见的临床表现。AVNRT的折返环位于房室交界区,由房室结自身和结周心房肌构成的功...[继续阅读]

心血管内科医护

第四节 交界性心动过速

    一、局灶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对交界区异常快速心律的命名有多种,但是每种命名均有不足之处。例如,“交界性异位心动过速”的不足是命名的累赘,因为所有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都属于异位起搏点。“自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命名的...[继续阅读]

心血管内科医护

第五节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AVRT的典型旁路是房室结外连接心房和心室肌的通道。心电图显示delta波占总人群的0.15%~0.25%,可能一部分患者的旁路传导是间歇的。旁路的分类是基于沿着二尖瓣和三尖瓣的部位不同而定,旁路通常显示为快的、非递减传导,类似存在...[继续阅读]

心血管内科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