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心律失常诊疗 > 列表
心律失常诊疗 共有 90 个词条内容

二 房性过早搏动

    房性早搏是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心房内的任何部位的激动、下传所引起的心脏搏动。房性早搏逆行侵入窦房结,扰乱了窦房结的原有节律,使其代偿间距不完全。如果房性早搏发生较晚,在它的激动传到窦房结附近时,窦房结已经发出激...[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诊疗

三 房室交界性过早搏动

    房室交界区的异位起搏点提早发出冲动,引起心房和/或心室提前激动,称为房室交界性早搏。它可以逆传至心房,前传抵心室,偶尔冲动不向任何方向传导(交界区的近远端均匀发生阻滞)而呈隐匿性。交界性早搏可以是插入性,可以与窦性...[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诊疗

四 室性过早搏动

    心室内异位起搏点提早发出激动,引起心室提前除极,称为室性早搏。由于室性早搏起源于心室,所以提早的QRS波之前不会有异位P波。室性早搏的激动发出后,沿心室肌进行传导,因心室肌传导速度较慢,所以使QRS波宽大畸形,畸形的程度与...[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诊疗

一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ANRT)甚少见,既往认为SANRT的激动起源和折返径路位于窦房结内,目前看法为折返激动发生在窦房结内或窦房结与其毗邻的心房组织之间。有人认为窦房结在组织学上与房室结有类似之处,存在双径现象,也可以发...[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诊疗

二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可起源于心房内的任何部位,心动过速来自一个异位起搏点称为单源性房速,若心动过速的异位起搏点不稳定或为多个异位起搏点则称为多源性房速(MAT)。心房肌传导速度和不应期的不均一为房内折返的产生提供了...[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诊疗

三 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可起源于房室交界区的任何部位,一般情况下心房心室均由交界性激动所控制,但亦可发生房室脱节,即心房由窦性激动控制,心室由交界区激动控制。交界性心动过速可与窦性心动过速、窦...[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诊疗

四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系指心电图上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频率大于100bpm的室性早搏组成的心律,目前国际上以6次以上为准。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的机制同室上性心动过速,主要为折返、自律性增高和触发活动所引起。室性心动过速的...[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诊疗

五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窄QRS波心动过速是指QRS波的宽度<120ms,频率>100bpm的心动过速(图10-13)。QRS波的宽度>120ms,频率>100bpm的心动过速,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窄QRS波心动过速主要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SART、IART、AAT、AVNRT、AVRT(O-AVRT)、Af、AF,而宽QRS波...[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诊疗

一 心房扑动

    心房扑动(AF)是指起源于心房内的一种快速而规则的房性异位节律,房率可达200~400bpm,按不同房室比例下传心室。发生机制尚有争论,目前普遍认为房扑的产生机制为折返激动。根据心电图F波的频率及心房激动的顺序将房扑分为Ⅰ型...[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诊疗

二 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Af)系起源于心房内频率更快而不规则的房性异位心律,产生机制目前认为折返激动是房颤持续的原因。Koing等提出:心房颤动时存在着主导环折返和随机折返,主导环是指心房肌内存在着多发的局部较小的折返环,一个适时的房...[继续阅读]

心律失常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