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实践 > 列表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实践 共有 112 个词条内容

指导PCI手术

    随着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IVUS与OCT均可用于指导PCI手术,包括术前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病变性质,术中通过对病变定量检测以辅助选择尺寸合适的支架、球囊扩张压力以及可完全覆盖病变的支架植入位点,观察术后支架的扩张和贴壁情况...[继续阅读]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实践

展望

    综上所述,IVUS与OCT在冠状动脉内成像中各具优势,未来的发展必然是趋向于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已有报道将IVUS与OCT探头融为一体的导管可以完成这2种技术的共面同时成像[29]。该联合应用借助于IVUS的高穿透力优势,可以准确评估斑块...[继续阅读]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PuriR,TuzcuEM,NissenSE,etal.Exploringcoronaryatherosclerosiswithintravascularimaging.IntJCardiol,2013,168(2):670~679.[2]RegarE,LigthartJ,BruiningN,etal.Thediagnosticvalueofintracoronary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Herz,2011,36(5):417~429.[3]KumeT,Akasaka...[继续阅读]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实践

简单概述

    血管内窥镜是光学成像技术与光导纤维相融合而形成的一项影像学技术。其发明要追溯到1913年,Rhea和Walker首次尝试将带有光源的直筒型心脏镜观察犬的心脏内部结构。随后的30年内,由于不透光的血液干扰成像的问题一直未获得解决...[继续阅读]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实践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血液成分沉积于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大量增生,同时伴有钙化或者坏死等病变的一类慢性进行性病理过程。粥样硬化斑块又称纤维炎性脂质斑块或者粥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病变[4]。图3-23冠脉造...[继续阅读]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实践

PCI术后支架丝内皮化程度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D作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已经历了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裸金属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3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阶段。而支架植入后,支架丝即可逐渐被新生内膜覆盖。这些新生内膜使致血栓生成性物...[继续阅读]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实践

亚临床血栓和支架内血栓

    血栓可分为红色血栓、白色血栓和混合血栓,又可分为内膜依附型血栓和管腔突出型血栓。颜色的差异反映了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其成分的不同。在早期,血栓富含血小板表面呈现棉絮状。随时间推移,由于纤维蛋白和血细胞沉积,血栓逐...[继续阅读]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实践

小结

    虽然血管内窥镜能直接观察血管的病变特征,为冠心病诊疗提供了独特的影像学支持,但是只能提供定性数据的先天劣势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除此之外,图像颜色失真,以及人眼颜色辨别的主观性也会影响医师对血管内窥镜图像的解读。...[继续阅读]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1]SpearsJR,SpokojnyAM,MaraisHJ.Coronaryangioscopyduringcardiaccatheterization.JAmCollCardiol,1985,6(1):93~97.[2]HoherM,HombachV,HoppHW,etal.Coronaryangioscopyduringcardiaccatheterizationandcardiacsurgery.IntJCardImaging,1988,3(2~3):153~159.[3]UedaY,Nanto...[继续阅读]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实践

简单概述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冠心病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注重冠状动脉解剖学层面的狭窄,更重视病变引起的心脏生理功能的改变,即血流动力学变化。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冠心病介入治疗预后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心肌缺血,而不是单纯的...[继续阅读]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