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 列表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共有 137 个词条内容

六、康复治疗

    目前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已不满足于治疗,而要求提高全面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心脏综合康复将逐渐成为心脏病较为理想的防治手段。心脏康复不仅局限于心脏疾病,还应包括危险因素的防控,如高血压、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的康...[继续阅读]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一、血小板黏附、聚集与血栓形成

    正常血小板由血小板膜(糖蛋白、磷脂)、血小板颗粒(致密颗粒、α颗粒和溶酶体)、血小板管道(开放管道、致密管道)系统和血小板骨架蛋白(肌动蛋白、微管蛋白)等构成。血小板有助于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其释放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继续阅读]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二、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的调节

    在血小板黏附、聚集过程中,ADP引起血小板聚集,还必须有Ca2+和纤维蛋白原存在。ADP是通过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引起聚集的。血小板细胞内有磷脂酶A2。在血小板被表面激活时,磷脂酶A2也被激活。在磷脂酶A2的催化作用下,花生四烯酸从...[继续阅读]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三、冠心病与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细胞与血小板两者功能维持动态平衡,血液在血管内顺利流动。在各种机械、化学、生物、代谢等因素作用下,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免疫复合物、糖尿病等,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正常血管的抗栓作用遭到破...[继续阅读]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一、血脂代谢紊乱在动脉硬化形成中的作用机制

    在长期高脂血症的情况下,增高的脂蛋白中主要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胆固醇对动脉内膜产生功能性损伤,使内皮细胞和白细胞表面特性发生变化。单核细胞黏附在内皮细胞上的数量增多,并从内皮细胞之间移入内膜下成为巨噬细...[继续阅读]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二、冠心病与血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1.TC早期的动物试验、基因研究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均证明,血浆的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明显的正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揭示了TC升高与冠心病危险增高的相关性:血清TC在4.5mmol/L(173mg/dL)以下冠心病发病人数较少,冠心...[继续阅读]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一、心电生理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包括兴奋性、传导性和自律性,都是以心肌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心肌细胞电生理学的发展,使心律失常的诊断更为准确。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和兴奋激动时,都有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跨越细胞膜进行流动,在...[继续阅读]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二、离子通道

    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与心脏密切相关的主要是钠、钾和钙等离子通道,与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心脏离子通道病是由基因异常或后天获得性因素所致的心脏离子通道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组疾病。钠、钾...[继续阅读]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组成与作用

    RAAS是由肾素、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s,ACE),以及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醛固酮、血管紧张素受体等组成。1.肾素是由肾球旁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在其他组织中如脑、...[继续阅读]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

二、冠心病及其相关疾病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调节系统,在生理情况下对血压调控、水盐代谢起着重要作用,而在病理情况下,RAAS与冠心病及相关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血管中层硬化、细胞凋亡、心力衰竭等...[继续阅读]

冠心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