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21世纪临床心电图教学 > 列表
21世纪临床心电图教学 共有 105 个词条内容

交界性停搏

    【定义】房室交界区起搏点自律性暂时或永久性丧失,称为交界性停搏。【发生机制】交界区起搏点摆脱窦房结抑制以后仍不能被动性的发放激动,或交界性心律消失,出现缓慢的室性逸搏心律及心室起搏心律。【心电图诊断】1.交界性...[继续阅读]

21世纪临床心电图教学

过缓的交界性逸搏与过缓的交界性逸搏心律

    一、过缓的交界性逸搏【定义】心室长间歇之后,交界区起搏点被动性地发放1次或2次缓慢的搏动,称为过缓的交界性逸搏。过缓的交界性逸搏发生于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的慢相,Ⅱ度以上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期前收缩...[继续阅读]

21世纪临床心电图教学

交界性逸搏与交界性逸搏心律

    一、交界性逸搏【定义】交界性逸搏周期在1.0~1.5s之间的交界性搏动,称为交界性逸搏。【发生机制】各种原因所致的心室长间歇之后,在房室交界区起搏点摆脱频率抑制的情况下,便于舒张4相期产生自动除极,达到阈电位以后,释放激...[继续阅读]

21世纪临床心电图教学

加速的交界性逸搏与加速的交界性逸搏心律

    一、加速的交界性逸搏【定义】联律间期在0.6~1.0s之间的交界性搏动,称为加速的交界性逸搏。【发生机制】交界区起搏点自律性强度可突然轻度增高,形成加速的交界性逸搏或加速的交界性逸搏心律。当主导心律的频率较缓慢时,加...[继续阅读]

21世纪临床心电图教学

交界性期前收缩

    交界区起搏点自律性中度增高、激动折返或触发活动等,引起一次或连续两次搏动,联律间期小于0.6s,称为房室交界性期前收缩,简称交界性期前收缩。【发生机制】交界性期前收缩下传心室产生QRS波群,上传心房产生P-波(于Ⅱ、Ⅲ、a...[继续阅读]

21世纪临床心电图教学

交界性心动过速

    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简称交界性心动过速,包括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自律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性心动过速等。一、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激动在房室结沿环路折返形成的心动过速,称为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常见...[继续阅读]

21世纪临床心电图教学

室性QRS-T基本特征

    一、室性QRS波群(一)室性QRS波群宽大畸形1.心室肌性QRS波群宽大畸形QRS时间≥0.12ms,振幅异常高大,切迹明显。2.分支性QRS波群激动起源于某一束支或分支,室性QRS波群呈现对侧束支阻滞及其分支阻滞图形,双束支除极时间差别≤25ms,分支...[继续阅读]

21世纪临床心电图教学

室性逸搏与室性逸搏心律

    一、室性逸搏【定义】延缓出现的室性搏动,逸搏周期在1.5~3.0s之间。【心电图诊断】1.延迟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其前无相关P波。2.逸搏频率在20~40次/分钟之间。【临床意义】频发的室性逸搏发生于心脏停搏的基础上,出现血流动...[继续阅读]

21世纪临床心电图教学

加速的室性逸搏与加速的室性逸搏心律

    一、加速的室性逸搏【定义】心室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强度轻度增高所引起的1个或两个室性搏动,称为加速的室性逸搏。【心电图诊断】室性心搏的联律间期在0.60~1.5s之间。【临床意义】加速的室性逸搏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风心...[继续阅读]

21世纪临床心电图教学

室性期前收缩

    希氏束部位以下提早出现的单个或成对的无保护机制的心搏,称为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的QRS波群之前无相关的心房波,希氏束电图示V前无H波,为肌性室性期前收缩;V前有H波,H-V间期缩短,为分支性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的...[继续阅读]

21世纪临床心电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