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疡科大全 > 列表
疡科大全 共有 149 个词条内容

第二节 治法

    一、内治法疮疡的内治法与内科大方脉相同,对一些轻证,单用外治即可,对重证患者应给予内治,原则上是疮疡初起宜“消”,脓成要“托”,溃后当“补”。1.消法是指促进肿疡消散的方法。一般讲,疮疡发病的病理基础是气滞血瘀或痰...[继续阅读]

疡科大全

第一节 疖

    疖是由于化脓性细菌侵入毛囊或皮脂腺引起的限局性皮肤急性化脓性感染,炎症常波及到皮下组织。【病因】疖多由外感诸邪化火引起,特别是暑湿热毒,或心经火毒炽盛,壅于肌肤。如《外科精义》云:“热发于皮肤之间,是以浮肿根小...[继续阅读]

疡科大全

第二节 痈

    痈同样是化脓性细菌由毛囊或皮脂腺侵入后引起的局限性皮肤化脓性感染,但其范围大而深广,病情也重,溃后有多个脓头。【病因】痈的发生多因外感寒湿诸邪,或因情志内伤,招致正气不足,或素有阴津不足,气血亏损,或平时恣食膏梁厚...[继续阅读]

疡科大全

第三节 唇痈

    唇痈属中医有头疽范畴,但实际上也包括疖(疔)在内。由于颜面部位的解剖生理特点,感染容易扩散,尤其是发生在上唇“危险三角区”内者,如处理不当(挤压、碰撞或早期切开),往往引起全身化脓性感染或颅内感染,预后较差。【病因】...[继续阅读]

疡科大全

第四节 急性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常继发于化脓性感染病灶,致病菌通过淋巴管侵入所属淋巴结而发病。如手部感染引起腋部淋巴结炎,足部感染引起腹股沟淋巴结炎,头、面和口腔内的感染引起耳后及颈部淋巴结炎。【病因】本病属中医痈的范畴,生于颈...[继续阅读]

疡科大全

第五节 结核性淋巴结炎

    本病系结核杆菌侵入淋巴结而发病。多见于青春期前后,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颈部。中医称大者为瘰,小者为疬,统称瘰疬。是外科临床常见病。【病因】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或食滞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结在颈项;或肺肾阴虚...[继续阅读]

疡科大全

第六节 急性化脓性乳房炎(乳痈)

    急性化脓性乳房炎好发于产褥期,尤其是产后2~4周最多见,中医称“外吹”,妊娠期乳房炎,中医称“内吹”。非哺乳期乳房炎又叫不乳儿乳痈。【病因】乳头属肝经,乳房属胃经,郁怒伤肝,致肝气郁滞,或胃热壅盛,阻碍气机;或乳头破碎...[继续阅读]

疡科大全

第七节 浆细胞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也有称粉刺性乳腺炎或闭塞性乳腺炎者;近年(1956)有学者根据发病的机理和始发病变将本病命名为乳腺导管扩张症。我们认为患有乳腺导管扩张症者并不一定来就诊,而只有在出现临床症状时,也就是...[继续阅读]

疡科大全

第八节 乳房结核

    乳房结核常继发于全身性结核病,原发于乳房者少见。因其病程缓慢,后期伴有虚痨现象,中医称之为乳痨。又因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又名乳痰。常发生于20~40岁之间的女性,约占乳房疾患的1%。【病因】中医认为多因体质素虚,肺肾阴...[继续阅读]

疡科大全

第九节 急性淋巴管炎

    本病常继发于皮肤或粘膜的化脓性感染,病原菌自原发病灶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而引起的淋巴管壁以及其周围的炎症反应。【病因】多因火毒流窜经络而发病。致病菌以溶血性链球菌多见,常来源于化脓性感染病灶,特别是病变处有...[继续阅读]

疡科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