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麻醉及疼痛 > 列表
麻醉及疼痛 共有 113 个词条内容

一、概述

    吸入全身麻醉药应用方便,能通过临床征象和呼气末浓度监测判断其效应,因而广泛用于全身麻醉。(一)吸入麻醉药发展简史1.早期临床应用的吸入麻醉药包括双乙烷、环丙烷等易燃气体,氟化学研究和工业的进步促进了氟化吸入麻醉药...[继续阅读]

麻醉及疼痛

二、肺泡最低有效浓度

    1.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MAC)是指一个大气压下,使50%受试对象对伤害性刺激无体动反应时,肺泡气中该吸入麻醉药的浓度(与注射药物的ED20类似)。MAC是衡量麻醉效能强度的指标。临床中常用1.2~1.3MAC维持麻醉,以防止切皮刺激时患者发生...[继续阅读]

麻醉及疼痛

三、吸入麻醉药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药理学通常分为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如何作用于机体)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如何处置药物)。药物代谢动力学分为4个阶段: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消除)。(一)吸入麻醉药的特点1.吸入麻醉药的特点有起效快...[继续阅读]

麻醉及疼痛

四、吸入麻醉药副作用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1.目前常用吸入麻醉药对脑代谢率、脑电图、脑血流量和脑血流自主调节功能的影响相似。(1)目前常用的吸入麻醉药中,氟烷是作用最强的脑血管舒张剂。尽管伴随脑代谢率降低,吸入麻醉药仍可引起剂量依...[继续阅读]

麻醉及疼痛

五、临床常用吸入麻醉药

    (一)恩氟烷恩氟烷(enflurane,安氟醚),1963年由Terrell合成后,于20世纪70年代应用于临床。目前在世界上已得到广泛应用。1.理化性质恩氟烷是一种卤化甲基乙烷,为异氟烷的异构体。化学性质稳定,临床使用浓度不燃不爆,无刺激性气味。2...[继续阅读]

麻醉及疼痛

一、静脉麻醉药的一般药理学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1.静脉麻醉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产生剂量依赖性CNS抑制(量效曲线dose-response),表现为镇静和催眠。2.获得稳态血药浓度(steady-stateplasmaconcentration)时,可以认为血药浓度与受体作用部位药物浓度达到平衡。(1)静脉麻醉药...[继续阅读]

麻醉及疼痛

二、苯二氮䓬类及其拮抗药

    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抗焦虑、镇静和遗忘特性,临床麻醉中主要用做术前用药、静脉复合麻醉以及局部麻醉的复合用药。临床中常用的苯二氮䓬类药物有地西泮(diazepam)、咪达唑仑(midazolam)和其拮抗剂氟马西尼(flumazenil)。(一)苯...[继续阅读]

麻醉及疼痛

三、巴比妥类药物

    巴比妥类药主要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小剂量镇静,中剂量催眠,大剂量抗惊厥或引起麻醉,过量则呈呼吸、循环抑制状态。硫喷妥钠、硫戊巴比妥钠和甲己炔巴比妥均为巴比妥类药物。硫喷妥钠(thiopental)和硫戊巴比妥钠(thiamyla...[继续阅读]

麻醉及疼痛

四、丙泊酚

    丙泊酚(propofol)又名异丙酚,因其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苏醒快而完全,持续输注无蓄积等特点,是目前最常用的静脉麻醉药。(一)理化性质丙泊酚为一种烷基酚化合物,不溶于水,具有高度脂溶性。丙泊酚溶液中含有1%(W/V)丙泊酚、10%大豆...[继续阅读]

麻醉及疼痛

五、依托咪酯

    依托咪酯(etomidate)为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具有麻醉效能强、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小、苏醒迅速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维持和患者镇静。(一)理化性质依托咪酯是一种羟化咪唑,仅其右旋异构体...[继续阅读]

麻醉及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