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临床输液 > 列表
临床输液 共有 231 个词条内容

一、肝功能监测

    在行营养支持输液时,肝脏对营养物质的代谢与利用起主导作用,如合成蛋白、胆固醇和磷脂,调节血糖与合成肝糖原,代谢乳酸盐等。此外,肝脏与电解质代谢也有密切关系,肝功能不良时由于对醛固酮及降钙素灭活能力减低,可发生低钠...[继续阅读]

临床输液

二、肾功能监测

    肾脏是调节体液容量、成分与渗透浓度的主要器官,髓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在抗利尿激素(ADH)与醛固酮调节下,决定着尿量与尿液成分。(一)尿比重是肾小管功能状态好坏的具体反映,正常24h的总尿量比重为1.015~1.030,单次尿最高与最...[继续阅读]

临床输液

一、过滤器

    输血过滤器是用来滤去全血或其成分中特殊物质,标准输血过滤器的最小孔径为170μm。血微凝集物滤器微孔为20~40μm,用于滤去库存血中出现的微凝集物。过滤器可防止不溶性微粒进入静脉系统内,避免静脉炎或肺栓塞。0.2μm的微孔过...[继续阅读]

临床输液

二、流速控制装置

    流速控制装置可使输液及给药速度更加均匀。目前多数医院行静脉输液都采用手动流速控制装置(水止),该装置操作简单,易于掌握。但不能代替护士巡视滴速的工作。对需精确掌握给药量和输液速度时,可使用输液泵。选用输液泵时...[继续阅读]

临床输液

三、穿刺部位选择

    (一)上肢浅表静脉适合穿刺的外周静脉在上肢有头静脉、贵要静脉和正中静脉。选择静脉时,应在近心端施加压力使静脉扩张明显以利于穿刺成功,但应注意所施压力不要妨碍动脉血流。对需长期输液病人穿刺部位通常为手臂远端静脉...[继续阅读]

临床输液

四、穿刺针选择

    (一)外周静脉短针穿刺针指不锈钢针或外套管针,短的外周穿刺针长度为3cm,其针孔内径为22G。适用于小儿及较慢输液情况下,宜于细静脉穿刺使用。由于钢针比外套管针更容易造成针移位和渗出,所以钢针只限于短期输液或少量给药。...[继续阅读]

临床输液

五、止血带

    止血带由橡胶材料制成,应置于准备穿刺部位的近心端。使用止血带是为了使穿刺血管更充盈,用于阻断静脉而非动脉血流。止血带是交叉感染源,应在每次使用后消毒,或考虑使用一次性止血带。需隔离的传染病病人使用过的止血带应...[继续阅读]

临床输液

六、备皮

    剃除穿刺部位毛发,以利于穿刺、置管和粘贴敷料,一般剃除范围为以穿刺点为中心的半径5cm左右。但应注意剃除毛发时,切勿造成皮肤损伤,以免增加输液感染。...[继续阅读]

临床输液

七、穿刺部位准备

    穿刺前,应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如果局部皮肤有明显污迹,应先用肥皂水清洁后再用消毒液擦拭。目前使用的皮肤消毒剂包括:2%碘酊、10%聚烯吡酮碘、70%酒精或洗必泰。消毒剂使用程序对消毒效果起关键作用,用10%聚烯吡酮碘消...[继续阅读]

临床输液

八、固定穿刺针管

    妥善固定穿刺针管可避免穿刺针管滑动,减少输液静脉炎、输液剂外渗、及穿刺针管脱出。固定穿刺针管应不干扰对输液局部观察及不影响治疗药物输注。用于固定穿刺针管的物品有粘膏、半透膜粘膏或用丝线缝。粘膏只用于固定穿...[继续阅读]

临床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