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临床实用补液 > 列表
临床实用补液 共有 216 个词条内容

第六节 低钠血症

    【概念】低钠血症(hyponatremia)指血清钠浓度<130mmol/L的状态,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当血清钠<120mmol/L时,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病因】1.高渗性低钠血症见于高血糖症或过量应用甘露醇、甘油、山梨醇等大分子渗透性物质...[继续阅读]

临床实用补液

第七节 高钠血症

    【概念】高钠血症(hypernatremia)指血清钠浓度>150mmol/L的状态,通常为水平衡紊乱的结果。高血钠的程度不反映总体的水平。【病因】1.总体钠增多见于钠中毒(入量过多、意外、口服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治疗不当、溺海水)和原发或继发...[继续阅读]

临床实用补液

第八节 低钙血症

    【概念】低钙血症(hypocalcemia)指血清总钙浓度<2.2mmol/L(9.0mg/dl)的状态。【病因】1.真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属自身免疫性家族性遗传病,以及Digeorge综合征。2.效应器官对甲状旁腺激素的拮抗如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表现为对环磷...[继续阅读]

临床实用补液

第九节 高钙血症

    【概念】高钙血症(hypercalcemia)指血清总钙浓度>2.7mmol/L(11mg/dl)的状态。【病因】(1)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呈散发或家族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使溶骨增加,回吸收磷减少,导致高钙血症、低磷血症。(2)婴儿特发性高钙血症。(3)维...[继续阅读]

临床实用补液

第十节 镁代谢紊乱

    一、低镁血症【概念】低镁血症(hypomagnesemia)指血清镁浓度<0.6mmol/L或24h尿镁排出量低于输入量的20%时的状态。【病因】1.摄入不足长期禁食、厌食及长期深静脉营养未注意镁的补充。2.镁丢失过多(1)小肠大部切除术、肠瘘、胆瘘、...[继续阅读]

临床实用补液

第一节 补液原则

    一、补液目的补液疗法是为已存在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提供维持生理需要的水和电解质,补充已丢失的液体和继续丢失的液体,且在不影响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的前提下导入各种治疗所需的药物。补液治疗的前提是临床医...[继续阅读]

临床实用补液

第二节 补液的3个基本方面

    一、累积损失量累积损失量指发病至治疗前因腹泻、呕吐、出汗等原因导致的水和电解质成分的丢失量的总和。累积损失量的判定主要根据临床上的脱水的程度来判定。如轻度脱水的患者,其体液丢失量占体重的3%~5%;中度脱水时体...[继续阅读]

临床实用补液

第三节 补液途径

    补液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输液和口服。静脉补液的优点是对所输的液体量、质和补液速度均易控制和调节,疗效迅速。尤其是当病情危急,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时,首先考虑静脉补液,争取及时纠正体液异常和平衡的紊...[继续阅读]

临床实用补液

第四节 补液速度

    静脉补液时首先应评估患者的心、肺及肾脏功能,然后根据脱水的性质及补液的目的决定补液的速度。一般的原则是先快后慢,首先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然后视具体情况慢速补充所需液体。休克患者应快速输液,可开放多条静脉通道。在...[继续阅读]

临床实用补液

第五节 补液效果评价

    对于存在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经正确的补液治疗后,病情通常在1d左右好转直至痊愈。平衡重建及液体补足的临床表现如下。(1)输液后患者精神好转,小儿可睁眼玩耍。(2)皮肤弹性恢复,血管充盈。(3)舌粘膜面由干燥变湿...[继续阅读]

临床实用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