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临床内科学 > 列表
临床内科学 共有 154 个词条内容

3.1.3 心血管病的防治

    对于病因比较明确的心血管病,消除病因,如消除梅毒感染、维生素B,缺乏和贫血,治疗甲状腺病,有效地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及时地控制急性链球菌感染和积极治疗风湿热等,将使相关的心脏疾病减少甚至不再出现。而目前危害最大,发病...[继续阅读]

临床内科学

3.2.1 概述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由于心室收缩功能下降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继续阅读]

临床内科学

3.2.2 病因

    3.2.2.1 基本病因几乎所有类型的心脏、大血管疾病均可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心力衰竭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障碍,也就是心肌的舒缩功能不全。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来看,心肌舒缩功能障碍大致上可分为由原发性心肌损害及由于心脏长期...[继续阅读]

临床内科学

3.2.3 心力衰竭类型

    3.2.3.1 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左心衰指左心室代偿功能不全而发生的心力衰竭,临床上较为常见,以肺循环瘀血为特征。单纯的右心衰竭主要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以体循环瘀血为主要表现。左心衰竭后肺动脉压力增...[继续阅读]

临床内科学

3.2.4 心衰的分期与分级

    3.2.4.1 心力衰竭的分期如前所述,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性和功能性疾病所导致的,其病理生理过程不断进展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已有很大的进步,但从整体上看死于心力衰竭的患者数目仍在逐步上升。这一方面...[继续阅读]

临床内科学

3.3.1 概述

    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3.3.1.1 冲动形成异常(1)窦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继续阅读]

临床内科学

3.3.2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冲动形成的异常和(或)冲动传导的异常。3.3.2.1 冲动形成的异常窦房结、结间束、冠状窦口附近、房室结的远端和希氏束-普肯耶系统等处的心肌细胞均具有自律性。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变或其内在病变,均...[继续阅读]

临床内科学

3.3.3 心律失常的诊断

    3.3.3.1 病史心律失常的诊断应从详尽采集病史人手。让患者客观描述发生心悸等症状时的感受。病史通常能提供对诊断有用的线索:①心律失常的存在及其类型;②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烟、酒、咖啡、运动及精神刺激等;③心律失常发...[继续阅读]

临床内科学

3.4.1 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激动起源于窦房结以外心房的任何部位。正常成人进行24小时心电检测,大约60%有房性期前收缩发生。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房性期前收缩,并可能是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先兆。3.4.1.1 心电图检查房性期前收缩...[继续阅读]

临床内科学

3.4.2 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根据发生机制与心电图表现的不同,可分为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与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三种。自律性与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常可伴有房室传导阻滞,被称为伴有房室阻滞的阵发性房性心动...[继续阅读]

临床内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