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 列表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共有 638 个词条内容

九、清热利湿

    清热利湿法用于湿热下注,蓄于膀胱,水道不利之淋证。以尿频涩痛,淋沥不畅,有灼热感,甚或癃闭不通,小腹胀满,尿检常有脓细胞或白细胞,舌红,苔黄,脉细数等为主症。临床上可用于急、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证属湿热下注的...[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十、交通心肾

    滋肾清心,交通心肾法用于肾阴亏虚,水不济火,致心火独亢; 或心火独炽,下降肾水,致肾阴耗伤,而见心烦失眠,心悸健忘,噩梦纷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遗精滑精,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常用方有黄连阿胶汤、...[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十一、补肾固涩

    用于因肾虚不能固摄,而导致的遗精、早泄、遗尿、小便失禁、长期蛋白尿等。常用方有大补元煎、金匮肾气丸、水陆二仙丹等。但应注意,临床上许多滑泄之证,并非肾虚所致,而是因相火、湿热、郁滞等病邪袭肾使肾失固摄引起。临...[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一、神经内分泌

    对6种不同的疾病 (支气管哮喘、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红斑狼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冠心病、神经衰弱),当发展到肾虚时用补肾法可以提高疗效,因此推测其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经研究发现,其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 (简称17羟) 含...[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二、免疫

    肾虚患者全血T细胞比值、玫瑰花结形成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NKC活性低下,用补肾法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提高。肾阳虚主要为血清IgG下降为主,而肾阴虚则以IgM升高为主。补肾药对血清IgG和IgM有调节作用,说明补肾药物能提高机体...[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三、其他

    (一) 头发微量元素肾病肾虚证头发微量元素锌、锌铜比值下降,经治疗后明显改善。说明 “肾,其华在发”理论的物质基础之一,可能与头发微量元素变化有关。(二) 能量代谢肾阳虚患者红细胞钠钾泵活性明显降低,说明ATP分解产热作用...[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四、动物实验

    用长期小剂量皮质激素造成的肾阳虚动物模型,观察补肾药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补肾药能保护肾上腺免受萎缩,肾上腺未见萎缩。补肾药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胸腺和体重下降更明显,恢复肾上腺对ACTH的反应。补肾药是通过肾上...[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一、肾脏的大体解剖结构

    肾脏为成对的蚕豆状器官,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的浅窝中,左肾位于第11胸椎下缘至第3腰椎上缘之间,右肾由于在肝脏下,比左肾低1~2cm,正常情形下肾脏可随呼吸上下移动1~2cm。肾脏中央有凹陷,叫做肾门,它是肾静脉、肾动脉、输尿管...[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二、肾的组织学

    肾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单位,称为肾单位。每个肾脏有约10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一) 肾小体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体有两端或谓两极,微动脉出入的一端称血管极,另一端在血管极的对侧,肾小囊与...[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浆中的水分子和小分子溶质 (包括电解质、有机物和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可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而各种细胞的有形成分和大分子蛋白质则不能滤过。...[继续阅读]

中西医结合肾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