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内科手册 > 列表
内科手册 共有 885 个词条内容

血药浓度和药理效应的关系

    药物经吸收进入人体后,由血循环到达作用部位或受体,在局部积累至一定浓度后,才能产生相应的药理作用。一般而言,药物作用的强弱与细胞外液中的药物浓度呈正比,而细胞外液药物浓度又与血药浓度呈平行关系,因此,血药浓度水平...[继续阅读]

内科手册

治疗药物监测的适应证

    (一)在下列情况下需进行TDM:1.治疗指数低、毒性大的药物:这类药物治疗浓度范围与中毒浓度甚为接近者。由于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在治疗剂量下即可因血药浓度过高而发生毒性反应,也可因血药浓度过低而无治疗效果。如氨基糖苷类...[继续阅读]

内科手册

血药浓度监测与给药方案个体化

    测定血药浓度并根据其结果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是TDM中最常用的方法,其他尚有测定唾液中药物浓度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因唾液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血药浓度呈平行关系。各类药物均有治疗浓度范围,抗菌药物的治疗浓度参见表...[继续阅读]

内科手册

TDM方法简介

    用于TDM的方法必须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快速的特点,以适应及时更改给药方案的要求,其结果也不应受联合用药的影响。1.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是应用放射性核素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的一种核素体外检测法。本品以高度纯...[继续阅读]

内科手册

治疗药物监测及个体化给药的进展与展望

    治疗药物监测及个体化给药是有效解决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问题并持续完善个体化治疗技术的学科,其中个体化给药是治疗药物监测的核心。而药物基因组学为目前研究热点。借助基因研究的进展,以及个体化用药可以对疾病做...[继续阅读]

内科手册

概述

    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将临床医学与药理融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其内容包括药效学、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和药物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抗感染药的应用在临床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抗菌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已有数...[继续阅读]

内科手册

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

    任何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的过程以数学方程式加以描述,称为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以下简称药动学),应用不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可有效地指导抗菌药物在感染性疾病中的正确应用,包括制订在不同生理、病...[继续阅读]

内科手册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与疗效的关系

    抗感染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时的疗效评价,除临床疗效外,病原学疗效至关重要。以细菌性感染而言,只有感染灶内的病原菌被清除,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同时病原菌的被杀灭也防止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耐药菌播散的可能,对减少耐药...[继续阅读]

内科手册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PK/PD) 概念

    (一)应用PK/PD原则选择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疗效取决于体内感染灶中的药物能否达到有效浓度,并清除其中的病原菌。经各种途径给药后,药物在血和其他体液、组织中达到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浓度,并能维持一定的时间时,即可认为...[继续阅读]

内科手册

进展与展望

    未来抗菌药物药理学的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抗菌药物药效学研究、病原体耐药机制研究、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学与药动学结合研究、新抗菌药物临床评价、抗菌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临床合理用药研究等...[继续阅读]

内科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