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药学概论 > 列表
中医药学概论 共有 149 个词条内容

思考与练习

    1.脏与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各有哪些生理功能?3.为什么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4.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5.为什么说“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6.何为气?气的生理功能有哪些?7.简述元气...[继续阅读]

中医药学概论

一、六淫

    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无害的。六淫又称“六邪”,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当气候变化异常或变化过于急骤,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六气才...[继续阅读]

中医药学概论

二、疠气

    (一)疠气的含义疠气,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致病因素。在中医文献中又称“瘟疫”“疫毒”“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疠气引起的疾病称“瘟病”“疫病”或“瘟疫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继续阅读]

中医药学概论

三、七情内伤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七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继续阅读]

中医药学概论

四、饮食劳逸

    (一)饮食损伤饮食是人体摄取营养,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正常情况下饮食物主要靠脾胃消化,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并转输水谷精微。故饮食失宜,首先损伤脾胃,导致脾胃的纳运失常。临床...[继续阅读]

中医药学概论

五、痰饮、瘀血

    痰饮和瘀血是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但又能作为一种致病邪气,直接或间接作用于某些脏腑组织而引起疾病。(一)痰饮痰饮是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质稠厚者为痰,清稀者为饮,因二者同...[继续阅读]

中医药学概论

六、外伤、虫兽伤

    (一)外伤外伤是指外力损伤、烧烫伤、冻伤等致病因素导致皮肉筋骨及内脏受伤。外伤致病,多有明显外伤史,其损伤的性质和程度各不相同,轻者为肌肤筋骨创伤,重者可伤及内脏,甚至危及生命。1.外力损伤主要包括坠跌、撞击、负重...[继续阅读]

中医药学概论

一、发病

    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人体内部各脏腑之间、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保持的相对平衡是维持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当人体在一定的致病因素作用下,正气与邪气之间的斗争可使体内某些平衡协调关系遭到破坏,导致阴阳失调,出现各种临...[继续阅读]

中医药学概论

二、基本病机

    尽管疾病的种类繁多,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各种疾病都有其各自的病机。但从总体来说,不外乎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机失常等病机变化的一般规律。(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正气之间相互斗...[继续阅读]

中医药学概论

思考与练习

    1.说出六淫、疫疠、七情的概念和致病特点。2.简述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和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3.饮食致病的原因主要有哪几方面?举例说明。4.瘀血有哪些致病特点?5.联系实际谈谈正气在发病中的作用。6.简述中医发病...[继续阅读]

中医药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