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川芎研究与应用 > 列表
川芎研究与应用 共有 917 个词条内容

三、川芎药材显微鉴别

    根茎(直径约2cm)的横切面:木栓层为10余列木栓细胞。皮层狭窄。韧皮部宽厚,有纵横走向的根迹组织;油室多数,圆形或椭圆形,直径达290μm。形成层呈波状圆环。木质部导管稀疏,多成单行“V”字形排列,间有木纤维群。髓较大,有大型油...[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四、川芎化学成分及理化鉴别

    (一)川芎化学成分川芎主要含有挥发油、生物碱、酚性物质、有机酸、双苯酞内酯类等成分。其中挥发油、生物碱、有机酸是其主要有效成分,川芎根茎中含挥发油1%,阿魏酸0.02%。其地上部分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β-芹子烯(β-selinene,18.4...[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五、川芎药材质量研究

    1.药材概况中药川芎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其干燥根茎为我国传统中药之一,被喻为“血中之气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挥发油是其重要的活性成分。近年来,随着分析手段的不断完善,对川芎化学成分的研究不断深入,对川...[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第一节 川芎的分布

    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栽培历史悠久,川芎道地产区位于四川盆西龙门山与成都平原过渡地带,地跨东经103.40°~104.10°,北纬30.54°~31.26°。属于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降雨充沛,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一、川芎生境的气候条件

    我国川芎主要栽培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郫县、崇州、彭州、新都、大邑、什邡等方圆100公里左右的川西平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生长环境要求的气候因子数据如下:气温: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0℃,最高温度不能高于40℃;降雨...[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二、川芎生境的土壤条件

    川芎适宜栽种于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腐殖质丰富的砂质壤土,忌涝洼地及连作。其中川芎药材多栽于平坝,海拔在700m左右,土壤为水稻土;川芎苓种则多栽种于山地,海拔1000~1500m,土壤为山地黄壤,自然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和竹林。根据...[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一、川芎的地理变异

    川芎为我国常用中药,在国内外药材市场上均为重要商品。其道地产地为川西平原,以都江堰地区产量最大,质量最优,其他省区也有引种栽培。《药典》规定,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除正品外,在国内不同地区还有很多以同...[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二、川芎道地性分析

    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入药,四川省是川芎主要栽培地,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且药材个大、饱满、坚实、断面色黄白、油性足、香气浓郁,质量最佳,为著名的川产道地药材。川西平原的都江堰市、崇州...[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国照,彭骏,熊志强.四川道地中药材川芎气候生态适应性区划.中国农业气象,2007,28(2):178~182.[2]蒋桂华,马逾英,侯嘉.川芎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保存研究.中草药,2008,39(4):601~604.[3]肖小河,刘峰群,袁海龙,等.中药DNA分子标识鉴定研究...[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

一、川芎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60cm。根茎发达,黄褐色,呈不规则的结节状拳形团块,下端有多数须根,具浓烈香气。数茎丛生,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具纵条纹,上部多分枝,下部茎节膨大成盘状(俗称苓子)。羽状复叶,互生;茎下部叶具柄,柄长3~10cm,基...[继续阅读]

川芎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