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周广涵临床经验 > 列表
周广涵临床经验 共有 337 个词条内容

银翘散方义分析

    银翘散,方出《温病条辨》,见上焦篇第四条。重读条文,温习方药组成、煎服方法、七加减法、方解及眉评,可以看出吴鞠通对风温之邪始犯上焦肺卫的选药组方原则和治疗思想理念。他时时告诫人们,用药应注意保津液、护肠胃、顾心...[继续阅读]

周广涵临床经验

甘草

    《伤寒论》113方,用甘草者凡70方,其中16首以甘草名方,居使用药物之首位。或以为主,或以为辅,或以为佐使,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倘能留心研究,探其微赜,则对于指导我们临床用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应用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继续阅读]

周广涵临床经验

桂枝

    桂枝,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名牡桂。曰:“味辛温,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利,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后《本经疏证》曰:“盖其用之之道有六:曰和营,曰通脉,曰利水,曰下气,曰行瘀,曰补中。”《伤寒论》中涉及应用...[继续阅读]

周广涵临床经验

大枣

    《伤寒论》用大枣40方次,其中30枚1方,25枚1方,15枚1方,12枚28方,10枚2方,6枚2方,5枚1方,4枚3方。运用次数之多,仅次于甘草、桂枝而位居第三。用途虽广,但并非视为卒徒之辈而信手拈来,每用之必寓有深意,故能以寻常食品屡建奇功。今就...[继续阅读]

周广涵临床经验

生姜

    《伤寒论》用生姜39方次,其中半斤2方,六两1方,五两3方,四两2方,三两21方,二两3方,一两半3方,其它4方。因配伍不同,则能散能止,能泻能补,外行皮毛,内走五脏。其运用次数之多,居论中第四位。(1)发汗解表 生姜辛温入肺经,故能发散在...[继续阅读]

周广涵临床经验

人参

    人参,首见《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品,后世则誉称为“百草之冠”。《伤寒论》用人参21方次,其中以人参名方者有五首。仲师对人参的应用,非常重视,不仅常用于治疗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即在邪实正尚不虚时亦常用之以助驱邪。...[继续阅读]

周广涵临床经验

白术

    《神农本草经》曰:“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时虽未分白术苍术,但根据仲师的使用情况分析,似可认为《本经》所云即指白术。《伤寒论》用白术者有10方,其中三首以白术名方。(1)补益脾胃无出其右者 ...[继续阅读]

周广涵临床经验

半夏

    半夏应用于临床较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用半夏配伍秫米治疗失眠的记载。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治疗范围有所扩大,曰:“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张仲景对其运用更加广泛,仅在《伤...[继续阅读]

周广涵临床经验

黄芩

    黄芩,《神农本草经》谓:“味苦,平,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论中不仅扩大了以上治疗范围,且能看出仲师对黄芩的应用非常重视,合计使用17方次,其中以之名方者有四。(1)配葛根治太阳病下利 黄芩性寒...[继续阅读]

周广涵临床经验

干姜

    干姜,首见《神农本草经》,曰:“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由于干姜大辛大热,故最能温中,善除里寒。其回阳救逆之功与附子并驾齐驱,二者配伍疗效更著,古人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论中用...[继续阅读]

周广涵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