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钟氏名中医肛肠外科辩证调护经验 > 列表
钟氏名中医肛肠外科辩证调护经验 共有 232 个词条内容

四、辨脓

    《要诀》说 “痈疽未成宜消托,已成当辨有无脓,按之坚硬无脓象,不热无脓热有脓,大软应之脓已熟,半软半硬脓未成,按之即起脓已有,不起无脓气血穷。深按速起稀黄水,深按缓起坏污脓,实而痛甚内是血,内是气亏按不疼。轻按即痛知脓...[继续阅读]

钟氏名中医肛肠外科辩证调护经验

五、辨病起何经

    痈疽发病所在的部位与十四经脉的气血盈亏密切相关,而病变的病位所循经络及分部的腧穴不同,须分别辨明定位病变来自何经。故《要诀》说:(一)全身十二经循的分布“手之三阳手外头,手之三阴胸内手,足之三阳头外足,足之三阴足内...[继续阅读]

钟氏名中医肛肠外科辩证调护经验

参考资料

    1. 《灵枢·痈疽篇》2.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继续阅读]

钟氏名中医肛肠外科辩证调护经验

一、四诊的更新原则

    脉、色、形、神的诊断技术深奥而抽象,还待深入研究或破解,但几千年的应用,辨症论治拥有的疗效早已彰显于世,现分子生物学介入未改秘之前,仍谨守中医外科系统,辨证、病的症候与体征的准则,结合现代的诊法仅对宏观辨病的准确...[继续阅读]

钟氏名中医肛肠外科辩证调护经验

二、表病与证的切诊(触诊)

    (一)肛门大肠的切诊肛肠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全身脏腑气血等有密切的关系,它虽有局部症候与体征可以进行辨病、证,做腹里肠内与肛门直肠局部的切诊(腹腔触诊或指诊)也很重要,对肛门大肠疾病的病变,可初步测知病变的性质、有脓无...[继续阅读]

钟氏名中医肛肠外科辩证调护经验

三、肿与溃疡期的切诊

    (一)肿疡期的切诊肿疡期体表的触诊须按局部的辨肿与痛,结合全身的顺逆症候,别辨肿疡的初起→皮红焮热→为酿脓→高肿中软应指→为脓成的三个病理的进程,别辨肿疡期的病形。(二)溃疡期的切诊溃疡期体表的触诊,须按局部的辨疡...[继续阅读]

钟氏名中医肛肠外科辩证调护经验

一、触脏腑病症的切诊

    腹里肠内的切诊: 主要对“聚积”证属的症、瘕、痞、积的切诊,切诊有痛为阳痈的肠痈、肠结、肠澼之聚证; 无痛为阴疽的肠覃、肠瘤、昔瘤之积证,其中急腹症中切诊检查更为重要,腹部的压痛表示腹腔脏腑有内痈肿初发(轻度炎症...[继续阅读]

钟氏名中医肛肠外科辩证调护经验

二、触病位何经的切诊

    亦有助于急腹症的诊断,因为脏腑有病,常在循经相应的穴位或某些特定部位可以找到反应点,即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 。反应点的表现为压痛、发麻、硬结或条索感等。如肠痈(急性阑尾炎)阑尾穴(足三里上巨虚之间)有压痛; 急性胆...[继续阅读]

钟氏名中医肛肠外科辩证调护经验

三、切诊的更新

    在以上切诊辨病形、病位的所在,均属宏观的切诊辨病的方法,仅供辨证应用,而不能作为辨病诊断的病理依据。辨病的诊断一律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更新的现代诊断技术,进一步明确病因、病理,病位的诊断,尤其是厥、脱、陷证及肿瘤...[继续阅读]

钟氏名中医肛肠外科辩证调护经验

一、切脉为辨病症之本

    三部九候对外科证、病的辨证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技术,在辨病症的过程中如不切脉,就无法详细辨识病情的变化。正如《疡医选粹》说: “痈疽固有形之病,目可得而识也。其真元之虚实,治法补泻,不脉何以知之。”又如仲景所说: “肠...[继续阅读]

钟氏名中医肛肠外科辩证调护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