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医腧穴解剖 > 列表
中医腧穴解剖 共有 206 个词条内容

二、足太阳膀胱经

    1. 循行径路 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目内眦,上行额部,交会于头顶。它的支脉从头顶分出至耳上角。它的直行脉从头顶入内络脑,复出项部分开下行,沿肩胛骨内侧,脊柱两旁,到达腰部,进入脊柱两旁肌肉,络肾,属膀胱。它的支脉从腰部分出...[继续阅读]

中医腧穴解剖

三、足少阳胆经

    1. 循行径路 足少阳胆经起始于目外眦,上行至额角,下耳后,沿颈旁,行手少阳经前面,至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经后面,进入锁骨上窝。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外眦。它的支脉从目外眦分出,下走大迎穴,会合手少阳经至眶...[继续阅读]

中医腧穴解剖

一、足太阴脾经

    1. 循行径路 足太阴脾经起始于大趾内侧末端,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1跖骨头后,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行小腿内侧,沿胫骨后缘,交出足厥阴经前面,上行于膝关节和大腿内侧的前面,进入腹腔,属脾,络胃,通过膈,挟食管旁上行,连于舌根...[继续阅读]

中医腧穴解剖

二、足少阴肾经

    1. 循行径路 足少阴肾经起始于足小趾下端,斜行走向足底心,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面,分支进入脚跟中。上行小腿内侧,出腘窝内侧,上行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属肾,络膀胱。它的直行脉从肾向上,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舌...[继续阅读]

中医腧穴解剖

三、足厥阴肝经

    1. 循行径路 足厥阴肝经起始于大趾甲后方的丛毛部,沿着第1、第2跖骨之间上行足背,在内踝前1寸处继续上行,行于小腿内侧,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足太阴经后面,上膝关节内侧,沿着大腿内侧,进入阴毛中,环绕外生殖器,至小腹,挟胃旁,属肝...[继续阅读]

中医腧穴解剖

一、任脉

    1. 循行径路 任脉起始于小腹,下出会阴部,然后向前上行于阴毛处,循腹部和胸部的正中线上行,经关元等穴,上至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沿着面颊上行至目下(图1-13)。2. 腧穴名称 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继续阅读]

中医腧穴解剖

二、督脉

    1. 循行径路 督脉起始于小腹,出于会阴部,沿脊柱后面上行,至项部风府穴进入脑内,联络脑,再回出上行至头顶,循前额正中线到鼻柱下方,至龈交穴止。它的支脉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骶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继续阅读]

中医腧穴解剖

一、颅部

    (一) 额顶枕区额顶枕区的前界为眶上缘,后界为枕外隆凸和上项线,两侧借上颞线与颞区分界。该区由浅入深可分为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与枕额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五层。1. 皮肤 厚而致密,血管丰富,外伤时出血较多...[继续阅读]

中医腧穴解剖

二、面部

    (一) 面部浅层结构1. 皮肤 薄而柔软,富有弹性,含有丰富的皮脂腺、汗腺和毛囊,是疖肿和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图2-4)。2. 浅筋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其中颊部脂肪较多,聚集成团块状,称为颊脂体。浅筋膜内有神经、血管、淋巴管、...[继续阅读]

中医腧穴解剖

一、颈前部

    (一) 颈部浅层结构1. 皮肤 颈部皮肤薄,移动度大,皮纹横行。2. 浅筋膜 为一薄层含有脂肪的疏松结缔组织,内有颈阔肌、浅静脉和神经等(图2-2)。图2-2 头颈侧面腧穴与浅中层肌、神经、动脉的关系(1) 颈阔肌 位于颈前外侧部浅筋膜脂肪...[继续阅读]

中医腧穴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