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武术与中医学 > 列表
武术与中医学 共有 133 个词条内容

三、峨眉派

    峨眉派与少林派、武当派并称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它发源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形成于明代,其功法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融汇了南拳、少林、武当等众家之长。关于峨...[继续阅读]

武术与中医学

四、崆峒派

    崆峒派是传统中国武术流派之一。崆峒武术早于少林、峨眉、武当,其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崆峒与少林、武当、峨眉、昆仑并称为我国著名五大传统武术流派。始祖是唐朝甘肃人飞虹子,早年在少林寺学艺,后隐居崆...[继续阅读]

武术与中医学

五、昆仑派

    昆仑派为中华武术著名流派之一,昆仑派的起源有着不同说法。其一,昆仑派并非来自西域昆仑山,而是起源于古山东临清,故又称临清派。昆仑派不是以山命名,而是以创始人昆仑大师的名字命名的。昆仑大师系后周柴荣手下大将,柴荣...[继续阅读]

武术与中医学

六、南拳派

    南拳又称南方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汉族拳种的总称。它以福建、广东为中心,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故称南拳。关于南拳的起源,从前流传着一个杜撰的故事:福建有一座少林寺,为嵩山少林的分支,人称“南少林寺”,寺中僧人...[继续阅读]

武术与中医学

七、太极拳派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阴阳五行、中医经络学,以及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继续阅读]

武术与中医学

八、形意拳派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形意拳与武当、太极、八卦并称内家四大拳派。但是,形意拳的风格却是硬打硬进,几如电闪雷鸣...[继续阅读]

武术与中医学

九、八卦拳派

    八卦拳,亦称八卦捶,武术拳种之一,属少林体系拳术。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中国传统拳术。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拳术。因为都以 “八卦”命名,在起源上又都有起源于董海川之...[继续阅读]

武术与中医学

一、四击

    拳术中有踢、打、摔、拿四种击法。“踢”指腿法,包括蹬、端、弹、点、缠、摆、扫、挂等;“打”指拳法,包括冲、撞、挤、靠、崩、劈、挑、砸、撑、搂、拦、采、抄等;“摔”指摔法(旧称跌法),包括巩、揣、滑、倒、爬、拿、招...[继续阅读]

武术与中医学

二、六合

    武术应用有内三合和外三合之分。内三合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指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又有眼、心、意、气、功、力六个方面的配合。还有以手、眼、身相合为外三合,精、气、神相合为内三合。...[继续阅读]

武术与中医学

三、八法

    八法,是指武术运动的八种主要技术方法,即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由于手、眼、身法、步是外显的,故称外四法; 精神、气、力、功是内在的,故称内四法。外四法表现武术的“形”,内四法表现武术的“神”,内外合一...[继续阅读]

武术与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