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伤寒杂病论临证解读 > 列表
伤寒杂病论临证解读 共有 733 个词条内容

40.伤寒表不解[1],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2],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注释】[1]表不解:表证还没有解除。[2]噎(yē):食时发生噎塞。【译文】伤寒,表证未解,心胸之下有水饮之邪,病人干呕、发热、咳嗽,或兼口渴,或兼下利,或兼噎塞,或兼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兼气喘等,用小青龙汤主治。【按语】此言寒伤...[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临证解读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译文】外感病,表证未解,水饮停聚,出现咳嗽、气喘、发热、畏寒、口不渴的,可用小青龙汤主治。若服小青龙汤后口渴的,是外寒得去,内饮得化,为病情将要解除的征象。【按语】本条论述服小青龙汤之后,发生口渴,是饮邪去而病将...[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临证解读

42.太阳病,外证[1]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注释】[1]外证:就是表证。《淮南子.精神训》说:“外为表而内为里。”有人认为外症的涵义较广,表证的含义较狭。其实外与内相对而言,与表里并没有大的区别。【译文】太阳病,在外的表证未解,脉象浮弱的,仍当解以汗法,宜用桂...[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临证解读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之。

    【译文】太阳病,误用攻下法,表证未除,而又出现轻度气喘的,这是表邪郁闭、内迫于肺的缘故,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主治。【按语】本条言太阳表证不解,兼有邪陷致喘的证治。(1)下之微喘,在里的正气与表下交错于胸中,上争下夺,所以...[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临证解读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译文】太阳病,当表证没有解除的时候,切不可用泻下的方法。如果使用下法,就违反了治疗规律而使病变加剧。想要解除表证,宜用桂枝汤。【按语】本条论述表里同病,应先解外,治宜桂枝汤。王宇泰说:“但有一毫头痛恶寒,即为外证...[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临证解读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译文】太阳病,原先(用麻黄汤)发汗,病邪没有解除,却又用泻下法,脉象见浮的不会痊愈。脉浮是病邪在外,反而用泻下法(攻里),所以使之不会痊愈。如今脉浮,所以知道病邪在外,要等到解除才可痊愈,应当用桂枝汤主治。【按语】此言...[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临证解读

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译文】太阳病,脉象见浮紧,无汗,发热,全身疼痛,到八、九天病邪没解除,表证仍然存在,这应当发汗。服了发汗药(麻黄汤)就病势稍减,但病人心里发烦,眼目瞑眩,厉害的必然鼻子出血,鼻子出血,病才解除。其所以这样,是因为热重的缘...[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临证解读

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译文】太阳表证,脉象浮紧,发热,周身无汗,如果自动发生鼻衄的,就可以获得痊愈。【按语】此承上条说较轻证状可因自衄而愈。陈古愚说:“发热无汗,则热郁于内。热极络伤:阴络伤,血并冲,任而出,则为吐血;阳络伤,血并督脉而出...[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临证解读

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译文】太阳和阳明二经并病。原来太阳初得病的时候发了汗,汗先就出得不透彻,因而转属阳明(成为并病)。这时继续自行出点毛毛汗,不畏冷。若是太阳的畏冷等病证没有停罢的,不可用泻下法,用泻下法就是误治。这样,可以些须发点...[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临证解读

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1]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注释】[1]须:等待的意思。【译文】脉象浮数的,照理应当使邪气从汗出而解,假使误用下法,以致发生身体重、心悸动的,就不可再用发汗方法。应该是自动汗出,其病乃得解除。所以是这样,因为尺脉微弱,这是里气不足的标志,等待表...[继续阅读]

伤寒杂病论临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