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李乾构小课 > 列表
李乾构小课 共有 128 个词条内容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思路

    (1)补益脾胃的四君子汤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基础方胃食管反流病为慢性病,中医有“久病必虚”的理论。由于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病程较长,长期患病会使脾胃损伤,导致脾胃气虚,所以,在临床上常常看到患者面色萎黄,肢体困倦...[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胃病以脾虚为本

    胃病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西医学的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胃部疼痛、胀满或胃部不适,食欲下降,大便异常,体乏无力等。中医辨证...[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活血化瘀法在胃病中的应用

    胃脘痛系因外邪犯胃、饮食失调、忧思恼怒、久病虚弱、劳倦过度、虫积窜扰等病因,引起脏腑失调,气血紊乱,导致血脉凝涩,瘀血内结,不通则痛。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病患者在临床上多有胃痛如针刺,或如刀割,痛有定处,夜间痛甚,按...[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关于胃痛的病名

    胃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研究胃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于胃痛的病名认识如下。(1)胃痛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内经》...[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胃痛的辨证要点

    胃痛的辨证要点是首辨气血;次辨寒热;再辨虚实;分辨缓急。(1)首辨气血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病初起多在气,表现为胃痛且胀,以胀为主,痛无定处,窜走胸胁,时作时止,聚散无形。久病入血,临床表现为胃痛持久而夜甚,痛如针刺刀割,痛有...[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胃痛的疗效评定标准

    (1)胃痛止痛疗效判定标准(全国急症胃痛协作组制订)显效:服药30分钟内胃痛消失,观察60分钟胃痛不复发者。有效:服药30分钟内胃痛减轻一个级度,或服药60分钟内胃痛消失者。无效:服药60分钟胃痛未消失者。(2)胃镜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胃痛的诊疗思路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中医学认为胃痛是一个疾病,西医学认为胃痛是一个症状。很多疾病,如急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胃下垂、胃黏膜脱垂、胃癌、...[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胆汁反流性胃炎2824例临床分析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因各种原因导致幽门功能不全,出现胆汁、胰液和肠内碱性液体向胃内反流,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呈萎缩样改变的疾病。据统计,本病的胃镜检出率为9.9%~24.2%。为探讨其辨证治疗用药的...[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对急症胃痛的认识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教材中没有急症胃痛这个病名,这是本人在1984年从事中医急症工作时提出来的。卫生部1983年发文《关于加强中医医院急诊工作的意见》和1984年发布《关于成立高热等急症协作组的通知》,于是全国...[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

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勿忘健脾理气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曾称为非器质性消化不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以中上腹部疼痛或上腹部胀满不适、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经过内镜、影像学及生化检查排除可以解释其症状的器质性疾...[继续阅读]

李乾构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