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静脉麻醉 > 列表
静脉麻醉 共有 419 个词条内容

一、靶控输注

    丙泊酚静脉麻醉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一)丙泊酚TCI系统组成(1)人群药代动力学参数。(2)模拟药代动力学计算药物输注速率的计算机。(3)用于持续推注药物的输注泵。(4)控制计算机与输注泵的连接设备。(5)可供输入患者数据、靶控浓...[继续阅读]

静脉麻醉

二、临床应用

    1998年王若松等在国内最早开展丙泊酚靶控输注的研究。他对2组成年人完成了丙泊酚和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设定丙泊酚效应室目标浓度为4μg/mL、芬太尼2ng/mL,认为以效应室浓度为目标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起效快,维持稳定。赵高...[继续阅读]

静脉麻醉

三、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快捷指南

    为更加安全、有效地实施麻醉,保障患者安全,临床实施时一定要结合具体情况,个体化给药。注意不同靶控输注泵的差异,如丙泊酚靶控输注专用泵Diprifusor采用国外丙泊酚研究药代动力学参数,与中国人实测血药浓度相差甚大,麻醉诱导...[继续阅读]

静脉麻醉

一、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误差的比较

    全身麻醉要求在整个过程中患者无意识、不动、无大的生理干扰、苏醒迅速、副作用小。目前尚不能完全达到这些要求。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药物进入机体后,在体内运转时可能发生误差(或称变异性,Variability)。通过比较两者用药误...[继续阅读]

静脉麻醉

二、靶控输注误差的原因

    (1)药物进入机体前的机械误差包括所配药物浓度误差、药液外渗等。(2)不同部位同采血所得结果有很大差别。同样,采血时间也影响结果,例如在给药速率很高时,药物在体内未能均匀混合,其测定值可能偏高,这说明目前的计算程序尚不...[继续阅读]

静脉麻醉

三、靶控输注误差的控制

    1.参数的选择TCI系统的数学基础是药代动力学房室模型。因此,参数对计算的准确性关系极大。Reamer采用了两组不同来源的阿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参数用于指数曲线给药。结果,误差分别是53%和17%。如果将成人丙泊酚的参数用于小儿TCI给...[继续阅读]

静脉麻醉

一、全凭静脉麻醉

    麻醉诱导宜采用阶梯式升高,靶浓度由低逐渐增加直至意识消失,在此基础上再增加10%~30%靶浓度维特麻醉。这样诱导时间稍长但血流动力学平稳,避免患者术中知晓,术中维持麻醉可以根据手术刺激强度增加或降低靶浓度,但应高于清醒...[继续阅读]

静脉麻醉

二、研究静脉麻醉药物相互作用

    通过靶控输注装置按不同药物药代动力学参数控制给药,维持恒定的目标血药浓度。虽然目标浓度与实测浓度存在误差,但存在高度的平行关系。利用TCI可以达到和维持药物在血浆或效应室的浓度恒定,在此基础上取血样测定血浆浓度...[继续阅读]

静脉麻醉

三、闭合环路麻醉

    TCI给药控制虽然应用简单,但仍需要麻醉医生根据临床情况调节目标浓度,即所谓“开放环路”。闭合环路(closed-loop)麻醉则通过一定反馈系统自动调节靶控装置,根据反馈指标的变化自动调整输注剂量和速度。这样就提供了个体化的麻...[继续阅读]

静脉麻醉

四、自控镇静

    (一)自控镇静概念在非全身麻醉手术状态下,患者意识处于清醒状态,难免要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焦虑、紧张,包括对所患疾病的担忧、对医疗操作的恐惧、对诊疗环境的陌生以及麻醉镇痛的不完善等,导致患者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继续阅读]

静脉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