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经脉穴区带 > 列表
经脉穴区带 共有 130 个词条内容

二、敏感点的选定

    临床上检查敏感点时,常遇到多数敏感点的同时存在或治疗过程中先后出现。这时就有个选定点的问题,有下列几种可能的情况:1.有些神经质的病人,可以无规律地出现敏感点。这种敏感点一般多变,此起彼伏,需要反复检查,才能确定真...[继续阅读]

经脉穴区带

三、敏感点的移动

    敏感点有时有移动现象,临床上必须加以注意。较多见的敏感点在同带内移动,一般不超出五六厘米。故通常应于下一次针治前,先复验一次敏感点。较少见敏感点跨带转移,即原来穴区带内原有敏感点减退或消失,而在另一条相关穴区带...[继续阅读]

经脉穴区带

四、查不出敏感点的原因

    临床上经常会出现“漏点”的情况,常见的原因有:1.检查不周没有严格地在有关穴区带内循带依次按压。2.压劲不力特别是在肌肉丰满的部位,在慢性病,敏感点的位置可能较深,没有一定量的压力,是可能漏点的。当然也要防止因压力过...[继续阅读]

经脉穴区带

五、简略查点法

    若无穴区带分布图及附表,或对带之分布位置记忆不清,也可依下述办法粗略查点。1.局部同带法即在病痛的局部和病灶所在之穴区带内找点。如偏头痛在头的疼痛一侧找,眼病在患眼周局部找,肩痛在肩部找,胃痛找胸腹部二带,如此类推...[继续阅读]

经脉穴区带

一、术前准备

    首先向病人解释清楚这种针法的特点和可能发生的针刺反应,解除其恐惧心理。其次,让病人取适当而舒适的体位,选准敏感点。复诊病人,也应复查敏感点是否转移或敏感程度是否有所变化。因为此种针法,刺激量较大,针感较强,故最好...[继续阅读]

经脉穴区带

二、针刺方法

    刺法因人而异,但有几点是要注意的。1.速刺进针多用右手拇指食指夹持针体,下端留出针尖1~2分,用力速刺入皮下。如此进针,可减少疼痛,防止皮肤应答性挛缩,增加刺入的困难。2.缓速继进当针刺入皮下后,即以徐缓速度,继续向深部组...[继续阅读]

经脉穴区带

三、针刺后反应

    要把针刺后可能出现的“反应”预先告诉病人。这种针法不仅当时针感强,针后病人回家,后发反应也较强,常常针刺局部酸困无力,有时全身倦怠不适等。偶尔病状还有暂时“加重”的情况,虽然后者只是少数或个别的现象,却极易引起...[继续阅读]

经脉穴区带

四、循行性针感

    针灸学上习惯将针感叫“得气”,“气至病所”与针灸疗效关系密切。针感出现的优劣,是针刺手法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说,针感传导明显,疗效即好。因此,促使针感的出现并使之往病灶方向传递,是实行针刺治疗中所力争的,临...[继续阅读]

经脉穴区带

五、疗程问题

    针刺分疗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刺激过量,过量的刺激会引起相反的作用,因而在针刺过程中给以停针休息的间隔,是很必要的,只是这种间隔多是医生根据传统的和本人的经验而定,甚至还有其他的因素掺杂在内,如医治病人太多,则让病人...[继续阅读]

经脉穴区带

六、其他方法

    1.穴区带水针疗法除针刺法之外,还可用敏感点注射法,在敏感点上注射水或乙种维生素。其方法为:选定敏感点后,皮肤酒精消毒,保证无菌操作。在敏感点上垂直刺入注射针,先扎出针感,抽无回血徐徐推入注射用水,一般为0.3~2.0mL不等...[继续阅读]

经脉穴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