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柴瑞霭 > 列表
柴瑞霭 共有 31 个词条内容

辨证治疗不寐 (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经验

    失眠,尤其是顽固性失眠,常常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全球每10~12人中就有1个失眠病人。失眠不仅是一个医学难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医学界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继续阅读]

柴瑞霭

漫谈临证思辨特点

    (一)宏观解析,微观辨因,注重天地人和中医临床治病始终要把握整体观念,坚持用整体的科学思维方法去治疗疾病,时时遵循中医的自身发展规律,把人看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治疗外感热病,按照四时气候的特点...[继续阅读]

柴瑞霭

试论“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的临床意义

    《素问·五脏别论》在论述腑与脏的泻藏功能时提出:“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这个理论,在生理、病理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对于临床也有重要的意义。《内经》的藏象学说,以五脏为核心,把人体的脏腑经络以及各个器官...[继续阅读]

柴瑞霭

《伤寒论》栀子豉汤类方得吐机理探讨

    《伤寒论》栀子豉汤类方(栀子豉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栀子干姜汤),方后均注有“得吐者,止后服”。历代医家对其吐与不吐,认识颇不一致。笔者着眼于《伤寒论》的整体内容,探讨其得吐机理,旨在澄清疑...[继续阅读]

柴瑞霭

读案析案可法可师———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痢案赏析与运用

    清代医家俞震认为:多读医案,能与医者治法之“巧”。兹将清代名医医案两则赏析如次。一、噤口痢案“痢为湿蕴饮食杂感之故,气分受伤者,其色白;血分受伤者,其色赤。深秋痢疾,以能纳者为吉,不纳者为凶。若热而不化,证名疫气,较...[继续阅读]

柴瑞霭

怪病从痰论治

    古人谓“怪病责之于痰”。余受此启发,临床每遇疑难怪诞之疾,则结合临床证候表现,通过审证求因,从痰论治,其效颇著。爰录六则,以飨同道。卑惵症王某,男,45岁,干部,1985年10月7日初诊。患者从事脑力劳动,殚精竭虑。病已二载,时轻...[继续阅读]

柴瑞霭

试论高脂血症的中医病因病机与治疗原则

    笔者以中医的思维方式和审视角度,并结合127例临床观察,对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及其治则谨做如下探讨。一、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1.痰浊凝聚,注入血脉是高脂血症的关键病机。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以形体丰腴,嗜食肥甘,头脑昏重,胸...[继续阅读]

柴瑞霭

心底无私,动静相宜淡泊审美,恪守自然———柴瑞霭养生观与养生实践

    养生不是贪生,不是刻意地追求健康长寿,而是采取积极健康的养生方法,珍惜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心境平和,从容淡定,坦然面对生活,积极品味人生,尊重大自然的规律,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遵循人体自身的规律,采取科学合理的养心、健身...[继续阅读]

柴瑞霭

年谱

    1950年1月9日,出生于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原荣河县城)中医世家。1962年1月,根据山西省卫生厅关于试行“中医带徒弟工作试行办法”(草案)[(62)卫医刘字第542号]的文件,考入山西省统招中医学徒班,师从全国著名中医药学家柴浩然(首批全...[继续阅读]

柴瑞霭

附:学术成果

    一、主要著作《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柴浩然》2009年9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全国名老中医柴瑞霭临床经验集萃》2011年5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著名中医学家柴浩然墨迹》2011年10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柴...[继续阅读]

柴瑞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