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步连珍五十年中医临证 > 列表
步连珍五十年中医临证 共有 92 个词条内容

二、胃脘痛的辨证论治

    胃脘痛常伴上腹部胀满、呃逆、嗳气、嘈杂、泛酸或灼痛、刺痛、饮食不适等,类似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等)、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神...[继续阅读]

步连珍五十年中医临证

三、肠炎病证辨治心得

    肠炎包括急慢性结肠炎、肠激惹症、糜烂性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直肠炎等,似与中医学中的“泄泻”“肠澼”“肠风”“脏毒”等病证相近。中西医对上述病名病证的认同点是:腹痛腹胀不适,大便异常,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继续阅读]

步连珍五十年中医临证

四、便秘

    大便秘结不畅,排便困难,数日乃至十余日排便一次,大便条状粗硬或如球如羊屎状。《灵枢·平人绝谷》曰:“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更虚更满,气得上下,才能大便通畅,五脏安定。否则,大便不通畅...[继续阅读]

步连珍五十年中医临证

五、肝硬化及腹水

    肝硬化腹水为西医学病名,属中医“鼓胀”范畴,古有“中满”“单腹胀”“蜘蛛盅”等名称,分为“气鼓”“血鼓”“酒食鼓”“疫鼓”“虚鼓”等,以腹部肿胀大如箕瓮、如鼓为特征,均由积聚演变而来。西医学认为,肝硬化临床分为...[继续阅读]

步连珍五十年中医临证

(一)肌肉风湿痛(肌纤维炎)

    肺合皮毛,脾主四肢肌肉。脾肺气虚,卫阳不固,感受风寒湿邪侵袭肌表,致使营卫失和,经络气血滞着,导致局部或全身肌肉游走酸痛重着,畏风怕冷,无汗,得热则舒,舌淡,脉浮缓或浮紧。治宜辛温解表,祛风除湿。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继续阅读]

步连珍五十年中医临证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

    正气不足,肝脾肾虚,外感风寒湿热侵袭筋脉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原因,久则累及关节,内生痰浊瘀血,甚者关节变形,影响正常劳作和生活。本病属本虚标实。(1)寒湿痹阻型肢体关节疼痛、重着,畏寒,痛有定处,日轻夜重,遇冷痛剧,得热则减...[继续阅读]

步连珍五十年中医临证

(三)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之督脉为病,与肝肾关系密切。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肝主筋,肾主骨,若过度劳累伤及督脉,感受风寒湿邪,致使督脉阳气受阻,郁而化热伤及筋骨,则筋节拘挛不柔,僵直疼痛。治宜清热化瘀,舒筋通督。方用秦艽15g,防风...[继续阅读]

步连珍五十年中医临证

(四)颈椎病、颈肩综合征

    多见于久坐伏案工作或职业司机长久颠簸或肩扛背负过度劳作或感受风寒湿邪或外伤史致颈部及双肩体位长时间不能转换而致气血经络筋脉凝滞,久而久之导致本病。症见头晕眩、颈肩酸痛,或一过性上肢麻、指麻感,改变体位后即消...[继续阅读]

步连珍五十年中医临证

(五)腰椎病(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

    腰椎病乃筋骨之为病,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肝主筋,肾主骨,腰乃肾之府,肝肾虚是致病基础。本病病因多因过劳、外伤或感受风寒湿邪,筋脉痹阻,或瘀久化热伤筋损骨,经络不畅。平时腰痛不耐劳,甚则弯腰或仰俯困难,不能劳动或生活...[继续阅读]

步连珍五十年中医临证

(六)痛风性关节炎

    本病应属热痹范畴。多因嗜酒、恣食肥甘大肉、动物内脏、生冷海鲜等诸多厚味,致使湿热痰浊蕴结,流注关节不得消散而肿胀热痛,以膝、踝、足跖、趾关节肿胀热痛为多见。本病治疗重在清热利湿解毒,处方加减:苍术15g,黄柏15g,生薏...[继续阅读]

步连珍五十年中医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