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环境卫生学 > 列表
环境卫生学 共有 180 个词条内容

气温逆增

    气温随高度而变化的情况称为空气的温度层结,也称气温的垂直分布。正常情况下,在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减低,如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反而升高的现象称为气温逆增。气温逆增不利于大气中污染物的扩散,持续的强气温逆增...[继续阅读]

环境卫生学

风玫瑰图

    某地区一定时间内的各种风向、风速和根据风向风速对大气污染综合影响的资料绘制在方位图上的图形,称为风玫瑰图。风玫瑰图包括风向玫瑰图、风速玫瑰图和污染系数(风向风速综合影响)玫瑰图。为了保证居民健康,减少或避免工...[继续阅读]

环境卫生学

林格曼烟气浓度图

    林格曼烟气浓度图是由法国人林格曼(Ringelmann)提出对烟气排放进行监测控制的一种标准图。监测时把图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上,凭视觉比较排出口处烟气的黑度(或不透光度)与图上的黑度,以确定烟气黑度的林格曼级数。这一方法简便易...[继续阅读]

环境卫生学

烟雾系数

    烟雾系数(COH)是用透光率法测定微粒物质污染大气程度的一种指标,单位用COH/1000f或COH/1000m表示。测定大气的COH时,先用自动滤纸带采样器采样,被测空气在一定的流量下经粗滤网除去较大颗粒,然后通过已知圆形面积的清洁滤纸(Whatma...[继续阅读]

环境卫生学

光气候

    光气候是一项气象因素,是指示某地区一年的不同月份中,各小时的平均室外散射光照度的变化情况。可根据多年对某地区室外水平面上照度的测量资料,分别不同月份,以各小时为单位,算出该月内同一小时各天室外照度的平均值,再以...[继续阅读]

环境卫生学

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些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使水体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生产或生活活动,但除人为因...[继续阅读]

环境卫生学

水底质污染

    水底质是指水体底床上一层由沉积物构成的覆盖物。水体中的某些污染物质由于本身的重力或吸附于水中的悬浮性颗粒上,随着时间迁移,逐渐沉降于水底床,形成污染物质在水底质中滞留。底质与水体之间存在着物质交换,物质的生物...[继续阅读]

环境卫生学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磷、氮等物质含量过多,使藻类等浮游生物获得丰富营养而大量繁殖的状态。其后果是由于藻类死亡,使水体溶解氧不足,水质恶化,鱼贝类受到毒害,水体生态平衡破坏。多见于水流较缓的湖泊、池塘、水库、内...[继续阅读]

环境卫生学

水体自净

    水体受外来杂质污染后,由于自然界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的综合作用,使污染逐渐消除,恢复或部分恢复到原先状况,称为水体自净。这个过程称为水体自净过程,主要包括稀释作用、吸附与沉降、挥发逸散、中和作用、有机物分...[继续阅读]

环境卫生学

土壤污染

    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畜健康,称为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1)工业“三废”污染:其污染途径有:①气型污染,是指工业排出物随工业烟尘或废气排出后,首...[继续阅读]

环境卫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