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检验医学 > 列表
检验医学 共有 192 个词条内容

第一节 概述

    血氧、二氧化碳和pH的测定主要应用于呼吸功能诊断和酸碱平衡诊断。呼吸可分为五个步骤:肺泡通气、肺弥散、血液运输、组织弥散和细胞氧化,其中肺泡通气和肺泡壁气体交换(弥散)为外呼吸,组织中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继续阅读]

检验医学

第二节 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一、标本的采集(一)病人的要求采取前患者应处于安静的、呼吸稳定的状态,通常取卧位采血。(二)取血部位1.动脉血用一次性肝素化注射器,从患者动脉取血后,用一块小橡皮塞针头以隔绝空气,并将注射器放在手中双手来回搓动,充分混...[继续阅读]

检验医学

第三节 质量控制

    血气分析与酸碱度测定产生误差的原因来自仪器、参考液、血标本及操作等,质量控制是从采集标本到发出报告全过程的质量管理。1.标本的采集和保存(见三)2.质控材料大致有:控制pCO2及pO2测定的经张力计平衡的全血;用于控制pH测定...[继续阅读]

检验医学

第四节 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诊断试验

    一、测定原理血气分析与酸碱平衡诊断试验(简称血气分析)是临床上抢救和监护危重患者的一组重要生化指标。目前测定血气多用血气分析仪,个别血气项目有用其他仪器和化学方法检测。1.血pH测定(1)结构:用于测定血液pH的仪器是由...[继续阅读]

检验医学

第五节 各型酸碱平衡紊乱的临床判断

    任何酸碱平衡紊乱都有一定的病理基础,这种病理改变是决定酸碱发生异常改变的基础。因而对原发病(或基础病)性质的了解是酸碱平衡紊乱分析的第一步。例如,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由于通气障碍而易发生呼吸性酸碱平衡紊...[继续阅读]

检验医学

第一节 药物动力学原理

    常见的临床用药方式为肠内给药与肠外给药。肠内方式主要为口服与经直肠给药,肠外方式主要为静脉或肌肉注射。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的程度及被吸收药物的显效性称为该药的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因素有:药物的化学结构、...[继续阅读]

检验医学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

    血药浓度测定可帮助医生调整用药剂量,在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同时又可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作用在于:①评价患者所接受的药物剂量能否达到预期治疗效果。②药物浓度是否超过毒性临界值,能否对人体产生毒...[继续阅读]

检验医学

第三节 药物浓度测定方法

    传统的药物浓度定量方法相当费时,且需要大量专业设备。近年来,免疫分析法被应用于药物浓度测定,使测定过程变得相对简单、快速,但仍有许多药物尚无法用免疫法测定而需采用其他方法。一、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是一种传统的...[继续阅读]

检验医学

第四节 临床常用药物及其浓度监测

    一、抗哮喘药甲基黄嘌呤类药物(茶碱、咖啡因、可可碱)具有松弛平滑肌,兴奋神经系统及心肌和利尿作用。茶碱能有效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用于缓解哮喘患者支气管痉挛症状。咖啡因与可可碱也具有一定的支气管扩张作用,但效果不如...[继续阅读]

检验医学

第一节 免疫器官和组织

    免疫系统(immunesystem)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是机体免疫反应发生的物质基础。淋巴组织及免疫细胞分布于机体全身,执行免疫防卫功能。免疫器官按功能不同,分为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中枢淋巴器官由骨髓及...[继续阅读]

检验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