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知识 >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 > 列表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 共有 132 个词条内容

一、原告关凯元诉讼的理由

    关凯元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2010级学生。这个1990年出生的广西男孩,因状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被推到了公众视野。“我评价他格律不对,他能扯到狗汉奸。”“他的粉丝有两百多万,这么多人看到了,别人都知道我是被骂...[继续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

二、几个有争议的问题

    1.网络ID是否具有名誉权?除了立案难,奔波苦外,有关网络ID是否具有名誉权,是关凯元遭遇的另一个难题。关凯元并没有去请律师,而是选择自己代理。学习法律专业的他,平时还喜好研究哲学,是多个哲学论坛和贴吧的活跃人士。“微博...[继续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

三、结语

    尽管网络极大满足和丰富了个人自由发表观点的空间,但利用网络进行人身攻击、谩骂的事件也偶有发生,成为一种社会新现象。由于我国现行法律中对网络侵权仍无明确界定,一些判例引发争议亦属正常。网络社会虽然“虚拟”,但每...[继续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

一、《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打水仗”

    2013年4月10日到5月7日,恐怕是国内饮用水企业农夫山泉公司成立以来舆论压力最大的28天。在这28天里,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的《京华时报》以67个版面、76篇报道,批评农夫山泉水质“标准不如自来水”。4月10日,《京华时报》在财经版...[继续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

二、媒体监督企业的角色与尺度之惑

    1.媒体角色:报道者还是新闻事件主角?一般认为,《京华时报》起初的报道是基本符合新闻操作规范的。在第一篇题为《农夫山泉被指标准不如自来水》的报道中,记者通过列举“国标”和地方标准“浙标”的数据,以说明农夫山泉使用...[继续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

三、媒体监督企业应遵循的标准

    1.维护公共利益:媒体监督企业的正当理由媒体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督,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这两者都是公共利益的重要内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文授权媒体对企业进行批评监督。媒体监督企业...[继续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

一、保护还是管制:对《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文本的解读

    很多人对2012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之前的媒体报道记忆犹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央视等中央媒体连续十多天密集批评互联网信息安全,说“网络不是法外之...[继续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

二、中国网络实名制的制度推进[1]

    中国网络实名制的源头,一般认为是2002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希光在广州谈及新闻改革时说的一席话。他建议“人大应该立法禁止任何人匿名在网上发表东西”。这番言论经《南方周末》报道后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尽管...[继续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

三、实名制与网络匿名表达

    匿名性曾经被当作互联网的天然本性。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曾被网民们当作网络匿名性的公理加以信奉。[1]但实名制在整个互联网信息传播中的实行,将彻底改变互联网匿名的特性,以往匿名或假名遮...[继续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

四、对网络匿名表达权的限制与实名制的限度

    (一)限制网络匿名表达权的规则和其他宪法基本权利一样,网络匿名表达权也有其行使的边界。在保护的同时应受到必要的限制。限制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滥用权利,保证权利正当行使。为了防止这种限制超过必要限度,损害、剥夺正当权...[继续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