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后汉书·张机传》元和陆九芝撰

所属栏目:民国伤寒学精义

张机,字仲景,南郡湼阳人也。灵帝时,举孝廉,在家仁孝,以廉能称。 建安中,官至长沙太守,在郡亦有治迹。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学医于同郡张 伯祖,尽得其传。总角时,同郡何永称之,许为良医。果精经方,有《寒食散 论解》。寒食散,寒食药者,世莫知焉。或言华佗〔1〕,或曰仲景,考之于实, 佗之精微,方类单省;而仲景有侯氏黑散、紫石英方,皆数种相出入,节度略 同。然则寒食品草石二方,出自仲景,非佗也。且佗之为治,或刳断肠胃,涤 洗五脏,不纯任方也。仲景虽精不及于佗,至于审方物之候,论草木之宜,亦 妙绝众医。昔神农尝草而作《本经》,为开天明道之圣人。仲景、元化起而述 之,故仲景黄素元化绿帙,并有名称。而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 多验。
既至京师,为名医,于当时称上手。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曰:君 有病,四十当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 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 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 诊,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后二十年,果眉落,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 言。美哉乎,仲景之能候色验眉也。居尝慷慨叹曰:凡欲和汤合药针灸之法, 宜应精思,必通十二经脉,知三百六十九孔穴荣卫气行,知病所在,宜治之 法,不可不通。
古者上医相色,色脉与形不得相失,黑乘赤者死,赤乘青者生。中医听 声,声合五音。火闻水声,烦闷干惊;木闻金声,恐畏相刑。脾者土也,生育 万物,迥动四傍,太过则四肢不举,不及则九窍不通,六识闭塞,犹如醉人。 四季运转,终而复始。下医诊脉,知病原由,流转移动,四时逆顺,相害相 生,审知脏腑之征,此乃为妙也。又曰:欲疗诸病,当先以汤荡涤五脏六腑, 开通诸脉,治道阴阳,破散邪气,润泽枯朽,悦人皮肤,益人气血。水能净万 物,故用汤也。若四肢病久,风冷发动,次当用散,散能逐邪,风气湿痹,表 里移走,居无常处者,散当平之。次当用丸,丸药者,能逐风冷,破积聚,消 诸坚癖,进饮食,调和荣卫。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为上工。故曰:医者,意 也。又曰:不须汗而强〔2〕汗之者,出其津液,枯竭而死;须汗而不与汗之者, 使诸毛孔闭塞,令人闷绝而死;勿须下而强下之者,令人开肠洞泄不禁而死; 须下而不与下之者,令人心内懊 ,胀满烦乱,浮肿而死;不须灸而强与灸之 者,令人火邪入腹,干错五脏,重加其烦而死;须灸而不与灸之者,令人冷给 重凝,久而深固,气上冲心,无地消散,病笃而死。
以宗族二百余口,死者三之二,伤寒居其七,乃引《阴阳大论》云:春气 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凛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 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 者,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 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 重于温病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皆由冬时触冒寒冷所致,非时行 之气也。凡时行者,春时应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 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 者,此则时行之气也。又引《素问》“黄帝曰: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及 “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五百余言,为伤寒日数。著论二十二篇,证外合 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自序之其辞曰(文见前,仅略)。其文辞简古 奥雅,凡治伤寒,未有能出其右者。其书推本《素问》之旨,为诸方之祖。华 佗读而善之曰:此真活人书也。
灵献之间,俗儒末学,醒醉不分,而稽论当世,疑误视听。名贤濬哲,多 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乡里有忧患者,疾之易而愈之速,虽扁鹊仓公 无以加之。时人为之语曰:医中圣人张仲景。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所传 之世者,《伤寒杂病论》十卷,或称《方十五卷》,或又称《黄素药方二十五 卷》:“辨伤寒”十卷,“评病要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脏论”一卷, “口齿论”一卷。弟子卫汎有才识。
《论》曰:凡言成事者,以功著易显;谋几初者,以理晦难昭。汉自中世 以下,太官大医,异端纷纭,泥滞旧方,互相诡駮。张机取诸理化,以别草木 之性,高志确然,独拔群俗。言者虽诚,而闻者未譬,其为雷同者所排,固其 宜也。岂几虑自有明惑,将期数使之然欤? 夫利不在身,以之谋事则智;虑不 私己,以之断义必厉。诚能释利以循道,使生以理全,死与义合也。不亦君子 之为乎? 孔子曰: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左丘明有曰:仁人 之言,其利博哉。此盖道术所以有补于世,后人皆富取鉴者也。机撰著篇籍, 辞甚典美,文多故不载,原其大略,蠲去重复,亦足以信意而感物矣。《传》 称:盛德必百世祀。《语》云:活千人者,子孙必封信哉。
铁樵按 读者观一序一传,可以知《伤寒论》为何如书,仲景为何如人 矣。五石散,余另有考证一篇,详《千金方论略》中。仲景预知仲宣眉落,必 非虚语。此病为内风,凡内风皆望色可知,其云四十眉落,亦非不可解。《经》 云:年四十,阴气自半。凡伏病皆于此时发作,气以然之故,四十乃由盛入衰 之转捩处。现在实验所得,大都三十五至四十为伏病发作之期。例如患中风 者,其先必有风信。所谓风信者,或偏身一块死肌,或指头麻木,或某处筋肉 忽然动。此种风信,三十五以前必不见,至四十则无有不见者。《千金》云: 大风有七十二种,落眉乃七十二种之一种。凡须眉毛发皆脏气之见于外者,脏 气先坏,然后毛发脱落。故眉落,病不在眉而在脏。脏坏至于眉落,是已不可 救药。故知半年当死。五石散即寒食散,与《金匮》侯氏黑散仅数味出入,详 《千金方》及《巢氏病源》两书中。所谓世莫能知,非谓世人不知五石散药味, 谓世人不知五石散所由起也。观《金匮》侯氏黑散,为治中风第一方,即可知 五石散能治风病。又凡病伏根于襁褓,发作于中年,唯大风为然。因此推知, 仲宣之病必风病。其云四十,云半年,举其大略,固不必恰恰一百八十日。后 人故神其说,则云一百八十日。大分重病,必发于二分二至,死于二分二至。 此仲景半年说之气由来也。人情好奇,凡神话皆喜附和,不复深思,因之亘千 数百年莫名其妙,医学安得有进步哉?


推荐内容


医学知识

更多

医学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