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杂病源流犀烛》中的周天功

所属栏目:道家文化与中医学

(一)南旋式
这是先从任脉下手练小周天和大周天功,因面向南方,腹在南,故曰南 旋式。先守“归元”,称“归元诀窍”,即意守脐部,所谓“六根皆归于元”。 脐带为父母生人受气之初,属脾土,故曰“归元”;六根为佛家术语,即眼、 耳、鼻、舌、身、意,因能产生感觉意识,如根能生,故曰“六根”。先要 “心有所注”(注意),久久凝定,便觉真种自在,方可用意运行。“真种”即 “产小药”,是人体阴阳消长的过程,一阳之气初生的自然现象。一般在子时 以后,练功入静才能感觉得到,其景象难以形容,如丹田暖融、周身酥软、 痒生毫窍、阳物勃举(阴茎勃起)、精神恍惚快乐、如夫妻合欢、似走泄而 非走泄、内气充盈,在小腹毛际往复运行,此时小药已产,才可用意运行, 内丹术曰“采药”。行气之法,可提意上出,以意领气从左向右绕脐运转, 由小放大,再由大收小,还以本位,此是归元。若行“周天”,可流通一身, 散彻滞气。其法是在归元的基础上,盘旋而上至胸部任脉璇玑穴,再向左臂 打圈而下,至曲池、经内关、过掌心、至指尖;再过手背,经外关、上肘 后,至肩井;由大椎沿督脉而下,运于尾闾,再由下而上,过玉枕,至昆仑 泥丸(即头部,泥丸为上丹田,在百会下,印堂后之交点上),经面部上鹊 桥(舌抵上腭为搭鹊桥),降重楼(气管为十二重楼),达胃口,过脐,至玉 柱(阴茎),再回至任脉气海;向右行于右腿,经肝经膝关穴至胃经解溪穴, 过足背趾尖,转肾经涌泉穴至足跟,向上过肾经阴谷,经大腿后至尾闾;再 如前由督脉升任脉降,依次运过左腿,再由督脉升至泥丸,由任脉降至璇玑 穴,向右依次行过右臂,由大椎而下至尾闾;再由督脉升至泥丸,由任脉降 至元海而仍守归元。如此徐徐回转,将周身经脉宣畅,“但意至而气相随, 是为有作之周天法,亦可与造化参”。近人王竹林的《意气功详解》,所述功 法与此极为相似。
(二)北旋式
这是从督脉下手通周天,面南而背北,故曰北旋式。先守“艮背”称 “艮背诀窍”。《易经》有“艮其背”之说,艮是止的意思,背从北方水,心 从南方火,以火投水中,得以水火交而既济,则阴阳可调。所谓“背之腔 子里”,可能指脊髓,其穴当在命门,即后丹田。止是止外念之邪,为此先 立内念之正,凝神定志止于背穴。“然大道贵无念,虽立正念亦是念,当明 内外两忘,以忘离妄”。“初起口念太乙救苦咒”,剥去其宗教外衣,这实在 是一种自我暗示语言诱导入静法,如此可意守于心、肾,二者相交,存无守 有,有冥于无,渐渐内外两忘,故神自虚灵。在此基础上行气称“行庭”, 也是一种周天法。将人体比喻小天地,前属于天为乾,后属于地为坤,乾旋 坤转周乎其天,故曰“行庭”。其法从艮背守念,以意领气行其背数十回, 再归脊背“腔子里”;稍停又运行于两肾之间,停片刻;再从肾中运气至尾 闾,缘督上泥丸,经明堂、人中,下承浆,降重楼,至心脐之间,约为脐上 三指之体腔中,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以此中心为枢轴,犹如北斗星绕北极 星旋转,设想旋一北斗,行于脐下一寸三分,上升左旋于心之后,下降右旋 于肾之前,如此循环不息,转则以意随之,可以混其气而和其神。秦氏的 “卯酉周天”与此相似。
在此基础上,遍体循环,称为“通关”。如上述北极定枢,斗柄大旋三 遍则天地包罗,行于脐下,分开两路旋下两腿之前,双行转足背和足底,向 后上行至命门会合;再从右转左,大旋三遍,行于大椎分行两肩,经肘后外 关达掌心,循内关,过肩井,由项后透泥丸,行明堂(鼻柱),分至双瞳, 自面颊经颈下胸膈,会心窝,再从左转下降。大旋三遍,如前述脐下分开两 路,如此循环,周流运行,九遍或二十一遍而止,于卯酉二时行之,故有卯 酉周天之说。此所谓“炼其形,和其气”。慎勿执着!若有若无。
(三)绦法与涤秽
以意运气,如绦带绕其身,故曰绦法;以意运气,洗肠中秽垢之物,故 曰涤秽。“绦法”可从归元注念,开始用意从左向右运绦绳过腰,从右向后 旋上至左肩膊,绦至胸前旋过右肩膊,向后下旋至腰,从左至归元,周而复 始,绦运数十回,不必计数,会意而行,使前后融洽。也可从艮背入手,转 绦而前,左右次序相同。“涤秽”从胃口旋入,凭虚而行,运入大肠,以真 气涤垢,由左绕右而上,由右向左而下,回旋九曲,转出肛门,或意想垢浊 已出,或确有浊气出而矢气,随即吸回真气,收腹提肛,嘘住吸回,勿泄真 气,即丹法所谓“勿使尾闾坠”。其实这不过是一种心理暗示,无所谓泄真 气的问题,而提肛收腹作为一种功法,确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可加强会阴肌 肉锻炼,改善痔静脉等会阴部血循环,防治便秘、腹泻、老年前列腺肥大和 妇女尿失禁,还可改善性功能,因此也是返还功的一种方法。
最后,《运规十二则》指出,“身若安和,气不必运,宜当守静定息,节 饮除欲,则百病不生;若身稍有丝毫不快,宜速行运功,免气久滞,积成大 病……然运法如风车样,不疾不徐,皮里膜外,挨次运气,可大可小,任意 收而放,放而复收”,“开关之说,学者不必用意,候到自然通透……或腹 中响声,或两肾微动,或背或眉端隐隐如蚁行,手足似一线冷风,皆现真境 也”,“凡行气过峡处或昆顶(头顶),须多旋绕数十匝,令气浸灌为妙”。书 中还认为过各关节处,也可不必打圈,直行亦可,行后要收归原位。若运法 无时度,过度则疲惫劳神,有“走火入魔”之险,但又须每日练功,“自不 间断而效”。


推荐内容


医学知识

更多

医学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