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俄蒙协约》及国民对付之方法

所属栏目:近代蒙古文献

《俄蒙协约》之警告纷传以来,国民之间,骤增愤慨之气,敌忾同仇,理固宜然,然必当为条理之研究,始可为实行之助,非徒事客气者可以致胜也。欲使国人真能众志成城,必先使国民真知其利害,然后始能如饥寒者之于衣食耳。《时事新报》斐青君,自事实、法理两方面立论,以证明当以武力解决俄事,其言足以坚我同仇者之心,今录其文如下。
必独立国家始能为缔结条约之主体,否则即为无效,此国际公法之原则也。我外蒙虽倡言独立,而其实仍为中国之藩属,何能有此缔结条约之特权?故此次《俄蒙协约》以国际法衡之,本无效力之可言。然或者谓外蒙虽未能举独立之实,但独立一日未取消,似亦俨然国家也,则与他国缔结条约,亦不能竟视为无效。记者今姑不深辩,惟所欲问者,库伦之独立,可视为外蒙之全体乎?抑视为外蒙之一部分乎?如视为一部分之独立,则缔结条约之范围,自以不出库伦为限矣。今即一让步,库伦之独立,实包括外蒙全体,而内蒙固完全在中国势力之下也,绝非库伦活佛所能过问,乃《俄蒙协约》四条,均浑言之曰蒙古,不啻隐隐将内蒙包括在内。盖俄人未尝不欲借是以扩张势力于内蒙,而其实愈足以证明其无效。盖该约如仅言库伦,或即仅言外蒙,犹可借独立为口实,认活佛有缔结条约之权,若明明其地,并未叛离民国(如近日内蒙会议赞成共和等事),活佛有何权力,能代为缔结条约?故以名义言之,外蒙尚为我藩属,不能与外国结约,以事实言之,外蒙与内蒙,本为水火,即与外国结约,亦万无兼及内蒙之理,是该条约可认为两重无效。所可笑者,据本报昨日专电,外交部尚屡向俄公使索阅秘密附约,无论既称为秘约,万无与人阅视之理,而在我亦〈无〉知此种无价值条约之必要声明不承认足矣,索阅胡为哉?虽然,今日之事,非可以口舌争也,惟有战而已。其理由有二:一、从政治上观察。我国至今日赖以不亡者,均势之力居多,今俄国首先发难,攘夺外蒙,是均势之局将破,若我不能设法阻止,则日之于满,英之于藏,法之于滇,固将援例而起也。其他若德、若美,亦必持利益均沾主义,而向我有所要求。豆剖瓜分,意中事耳。至是我虽欲有所抵抗,亦无能为役。盖列强之利害既同,则对我自不能不一致耳。盍若及今为背城借一,以对付外蒙,俄苟出而干涉,我亦持以最后之决心,而列强中安知不有嫉俄之横出而仗义执言者,故为维持均势起见,不可不战者一。一、从军事上观察。语云,瘠牛尚足以偾豚。我国虽弱,用以制服外蒙尚觉有余,今日所惮不敢发者,惧俄为之后援耳。殊不知俄将有大欲于近东,又惧奥出而□其后,闻德、奥、意三国,倾向于土耳其方面,英、法、俄三国,倾向于巴尔干诸小国方面,势均力敌,相持不下。近土败乞和,就诸小国观之,可谓千载一时,我于此时有事于蒙,俄国政府虽欲舍近东而与我相见于疆场,亦格于势而有所不能,盖巴尔干诸小国,皆为斯拉夫人种,俄向欲借此以扩张势力于巴尔干半岛内,今诸小国正有席卷土耳其之势,岂能使之功败垂成。若然则俄即不克助蒙,以俄一动,则奥必加压力于诸小国也。或者谓俄虽不能以全力助蒙,然亦未尝不可以一部分出为之援,殊不知我兵现驻于科城方面者,已九千余,而蒙人势甚薄弱,设一旦进攻,不崇朝可下,由科城直捣库伦,其势甚捷,出其不意,几疑将军从天而下,迨俄兵抵库时,我已收复库伦,亦未可知。即不然,以彼远来疲乏之兵,且无后援,而与我战,亦未见其必能获胜。设蹉跎复蹉跎,俟近东问题解决后,彼有余力,而我气已竭,虽悔何及。故为利用时机起见,此不可不战者二。不但此也,我慑于虚声,而为之屈,则彼不费一兵,不折一矢,而目的已达,不如以兵戎相见,即不幸而败,而彼亦有损失,不观英与南阿之杜国战,耗兵费五亿元,阅四年之久,杜虽终为英败,然英亦大受损失矣。即如此次意土战争,虽“得利波里”终为意所占领,而损兵费至数亿之巨,其结局尚负担债务之一部分,论者莫不谓得不偿失。是以记者之主战,非敢谓即操必胜之权,但我虽丧失外蒙,不可不使俄与我以代价,军费也,兵士死伤也,皆绝好代价也。绝不愿效老成持重之谈,拱手以让人,况兵家之事,本无常局,幸而战胜,其得失又何如?


推荐内容


历史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