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所属栏目:东西方哲学

佛教最早经典。“阿含”又译作“阿笈摩”,意译“旧法”、“无比法”,即“集结佛说的经典”,一般被认为是小乘佛教或原始佛教根本经典的汇集,据说它较真实地反映了释迦牟尼的根本教义。阿含经的内容在佛教第一次结集时被确定。根据佛经的篇幅和内容编成《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及《增一阿含》四部。约于公元前一世纪写成文字流传。主要内容是论述释迦牟尼所说的“四谛”(苦、集、灭、道)、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四禅及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基本教义。并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制度,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部派佛教时期的说一切有部、法藏部、大众部、南传上座部等都有自己的四部阿含。在南传的杂部(小部阿含)中保留了佛教的原始教义。随着大乘佛教的发展,阿含经失散。北传阿含经是散部,有《长阿含经》(共12卷)、《中阿含经》(60卷)、《杂阿含经》(50卷)、《增一阿含经》(51卷)。南传的巴利文经藏有《长部阿含经》、《中部阿含经》、《相应部》、《增上部》、《增一阿含经》,其中前四部的内容基本上与北传四部阿含经相同。


推荐内容


专业词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