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谦编辑《骈文类纂》
1988-11

王先谦(公元1842~1917),字益吾,湖南长沙人,是清末学者,有很多著作,也是个编辑。同治四年(公元1865)23岁时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光绪元年(公元1875)擢中允,充日讲起居注官,六年晋国子监祭酒,后为江苏学政。十四年曾上疏请惩戒太监李莲英,但没有结果。他很注意培养人才,主持云南、江西、浙江乡试中,搜罗了不少人才。黄体芳创办南菁书院时,他多方筹措经费,选送人才入院,成才的人很多。还曾主持思贤讲舍、岳麓书院、城南书院,也培养了不少人才。但思想守旧,反对维新,戊戌政变时,他在湖南与劣绅叶德辉联合破坏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后迁居乡间,过了6年去世,时年75岁。
王先谦一生中编著甚多。校刻有《皇清经解续编》,编辑有《骈文类纂》、《续古文辞类纂》、《十朝东华录》。编撰有《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水经注集校》、《荀子集解》、《庄子集解》、《诗三家义集疏》、《尚书孔传参正》、《虚受堂文集》、《外国通鉴》、《日本源流考》。他的一生中编撰著述这么多,是相当有成就的。
王先谦的编辑思想,崇古文,重雅洁,反对浮艳。他对清代学者、诗人曾燠(号宾谷)很崇敬(曾燠词华韵美,风格独特,编有《国朝骈体正宗》)。他选文章“推宾谷正宗之旨,更溯其源”;贯彻《国朝骈体正宗》的编选方法和编辑思想。他选文要一直追溯到屈原、宋玉,他说要使“屈宋之芳无歇”,文章要有屈宋的风格、气质,达到“取证本事,必义例允协,铢黍无爽”,十分完美的境地。
王先谦编辑《骈文类纂》受姚鼐的影响很大。姚鼐编了《古文辞类纂》,内容兼收了词赋。他认为这不太好,而其他选家的一些古文选集也都有不足,有的选得太繁,有的选得不严谨,这些集子“不足以综古今之蕃变”, “究人文之终始”,不能全面研究从古以来文章的发展演变状况。因此,他决心自己编辑一本比这些集子更好的文集, “取姬传类纂之名,稍广其例”,按姚鼐《古文辞类纂》的名字取名,而选文比他的更为广泛。
王先谦是辞官以后,在讲学中编辑此书的,编成在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那时他“屏居多暇”, 自己又有许多藏书, “旧籍盈几”,于是他“辄复甄录”,反复挑选,选了上自先秦,下至清末的“明珠”, “文锦”,进行整理,共选了293人的文章,2054篇。其中,楚有屈原、宋玉等3人,37篇;汉有贾谊、班固等13人,36篇;三国有曹植、玉粲等10人,56篇;晋有嵇康、陆机等22人,414篇;五代有鲍照、谢灵运等63人,407篇;南北朝有庾信等11人,157篇;隋有薛道衡等11人,14篇;唐代最多,有柳宗元、李白等69人,220篇;宋有王安石、欧阳修等12人,31篇;元有王恽、虞集等10人,58篇;明有刘基等4人,117篇;清有袁枚、龚自珍等65人,507篇。合为46卷,分15类:论说类、序跋类、表奏类、书启类、赠序类、诏令类、檄移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颂赞类、哀吊类、杂文类、词赋类。
王先谦编辑《骈文类纂》时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总集前的序目中,不只是简单分目,15类的每类之前有一个总括性概论,讲每类文章的历史发展状况及这类文章作者作品的特点,讲他自己的看法,及选入这些作者作品的原因。看后使人对每类选文有一个总体概念。然后是列举每类的目录。这样的编法,是其他选集所没有的。



更多同类【古代编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