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洛编辑《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
1988-11

《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查检地名的地理辞典。它的编辑者是清代李兆洛。
李兆洛(公元1769~1841 ),字申耆,江苏武进人,是有名的学者、地理学家。嘉庆时举进士,后授安徽凤台知县,此后没有再升官,仕途并不得意。罢官以后,便专门讲学授徒,生讲于江阴书院,近20年。他不仅长于地理学,对地理很有研究,还善于诗词。著有《养一斋集》。
李兆洛编辑《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开始于道光二年(公元1822),这年他53岁,到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他68岁时才完成,前后用了15年时间。编完后,自觉“年齿已莫”。4年后,他72岁时便逝世了。开始编辑时,他还吸收了徐步庄、王望之等8人,后来参加抄写和校对的有10多人。所以,全书编成非他一人的功劳。
李兆洛为什么编这部书,以及编这部书的方法,他在道光十七年写的“凡例”中,讲得十分清楚。他说,历代地理建置沿革,变化很多很乱,名实不符,多有混淆错误,或者同地而异名,或者同名而异地, “南北相乖,东西易向,试阅史书,方偶莫辨”,以致翻阅地理志时,把人都弄糊涂了。为了使读阅史书的人“易于寻检”查找,不致把地方弄错,所以,将历代史书中载有郡和县的地名,按音韵分别,按时代先后加以编排,以审核“今代所在之处”。
他搜集材料的内容比较广泛。他说,二十三史中有《地理志》的有十四史: 《汉书》、《续汉书》、《晋书》、《宋书》、《南齐书》、《北魏书》、《隋书》、《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这十四史中有关地理(郡、州、县)的都搜集进去了。
编辑的方法,主要是按声韵依次而编。他说《汉书》有注为依据,依注分韵,晋宋以下,因为没有注,便以通行声编。古今异体的,就依照各史书的原文归入一韵编入,一个字有二音的,按照两韵分别收编。有的字今韵所没有的,就按偏旁音纽收入。至于地名下的小注,则以时代前后为次,如对栾城的解释,由东汉讲起,再是北魏、隋、唐、宋、金、元、明各时代的隶属关系。讲郡则详细写明所属州部,如丹阳郡,东汉时属扬州。讲县则详其所属州郡,如渔阳县,西汉时属渔阳郡。同地同名和异地同名中间的标志各不相同。这样的编法比较科学,条理也比较清楚。
李兆洛将书编成后,有感于“求成之甚难,散佚甚易”,“写之颇难,校之尤难”,所以将成书用活字印刷了数百本,便于流传, “不欲成而速毁也”。因此,此书流传得比较广泛,保存得比较完整。
全书共有20卷,编辑了从西汉到清代我国历代地名郡州县设置及其变化情况,共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105个声韵。其中平声分上平15韵,下平15韵,上声29韵,去声29韵,入声17韵。如入声17韵是屋、沃、觉、质、物、月、曷、黠、屑、药、陌、锡、职、缉、合、叶、洽。每韵下分若干字,每字下讲与此字相联的地名,如上平第一韵是东字,讲了与东字有关的23个地名。第一个地名是河东,讲到西汉、东汉、晋、南齐、北魏、隋、唐、宋、元、金时期关于各地河东的设置,有的是州,有的是郡,有的是县,还讲了不同时期的隶属关系。
《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的优点是从古到今搜集历代史书地理方面的资料比较全,毛嶽生在序中说,从时间上讲,自古至今,从疆域讲,自沙漠至岛屿,都选入了,因而繁简也很恰当, “明简有法”。所以,总的来讲, 它不失为一部早期的优秀的地理辞典,为阅读研究古籍,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
这本书的不足之处是解释比较简单,也不完全。这可能和他原来打算还另编一本地理书有关。据他自己在“凡例”中说:他还想编一本历代史地名长编,将郡县以下的地名及上自上古、三代、春秋战国的地名,也按声韵编出。他说,这样“若成此刻地名皆有归宿,读史者无遗憾矣”!可惜的是他设想的姊妹书,因没有帮手,他自己又年纪太大没有编成。
此外,李兆洛还编辑了《皇朝舆地韵编》2卷。可见,他是一名很好的地理编辑。



更多同类【古代编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