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编撰《剧说》
1988-11

《剧说》是一本论曲、剧的杂录,它是清代焦循编辑的。
焦循(公元1763~1820),字里堂,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嘉庆六年(公元1801)中举人,时年38岁,应礼部试后,因母病回家。母殁后,他托足疾隐居,不再做官,将自己的老屋修理后叫《半九书塾》,后来又修一座楼名《雕菰楼》,专门从事读书、著书、编书,直至去世。卒年58岁。
焦循从小就很聪明,博闻强记,识力精卓,对各种书,不论是深奥的、易懂的,都要寻根究底地弄清楚。所以,他对经史、历算、声音、训诂无所不精,被人称为“通儒”。他一生著作甚多,著有《易通释》20卷、《孟子正义》30卷、《六经补疏》20卷、《周易王注补疏》2卷、《尚书孔氏传补疏》2卷、《毛诗郑氏笺补疏》5卷、《禹贡郑注释》1卷、《毛诗地理释》4卷、《雕菰楼文集》24卷。还编辑了《书义丛钞》及有关戏曲方面的著作。
焦循对戏曲很有研究,除著有《曲考》外,《剧说》是他编的一部有关戏曲的著作。他编辑此书之前,曾于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在书肆中得到一本旧书,其中录辑了许多前人论曲、论剧的言论,内容很广泛,但编得比较乱。过了15年,到嘉庆十年(公元1805)时,他“养病家居,经史苦不能读,因取前帙,参以旧闻,凡论宫调音律者不录,名之以《剧说》云”。《剧说》是他在病中以以前得到的一本旧书为基础整理编辑的,是苦于不能读经史,才编辑了这本书,可见他并没有把编辑这本书当成十分重要的事,其实并不是这样。
《剧说》共6卷,是一部汉、唐以来150多家论曲、论剧的杂录,涉及的原著有166种,有从唐代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宋代周密的《齐车野语》、叶绍翁的《四朝见闻录》、元代钟嗣成的《录鬼薄》、明朝杨慎的《洞天元记》等著作中摘录的资料。这些资料有丰富的戏曲史料,有大量流传在乐府、梨园、教坊、青楼、乐户中的一些遗闻轶事,有考查过的一些故事来源,还综合和比较地分析研究了一些古典剧、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对戏曲的渊源与演变,脚色命名的由来和含义,都有许多记载,包括了许多戏曲的基本知识。比如有一则记载: “乐府杂录云: ‘咸通以来,即有范传象、上官唐卿、吕敬迁等三人,弄假妇人。’案:此优人作旦之始。”这里说唐代咸通年间就有男人演旦脚,这是男人演旦脚的开始。又如, “《知新录》云: ‘元曲有吕布、貂蝉,及夺戟争斗事。按:吕布传言,布小失意,卓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又言,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布因朝会,手刃刺卓。想侍婢,当即貂蝉也。元曲所云,必有所据。”这是辑录清代王棠的《知新录》里董卓、吕布争夺貂蝉的故事。许多记载,今天读起来还饶有兴味。所以,尽管《剧说》并非焦循的力作,但在一定程度上仍有阅览和研究戏曲史料的价值。



更多同类【古代编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