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编辑《湖海诗传》
1988-11

《湖海诗传》是清代诗人的一本诗集,它的编辑者是王昶。
王昶(公元1725~1806 ),字德甫,号兰泉,江苏青浦(今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 ) 29岁时中进士,不久授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迁刑部郎中。乾隆三十二年,因故革职,后经云贵总督阿贵请求,皇帝允许到云南阿贵部下任左幕府,有功劳,授吏部主事。后从刑部侍郎袁守侗至四川视察军事有功,乾隆四十一年为鸿臚寺卿,仍充军机章京,迁左副都御史,先后授江西、直隶、陕西等地的按察使。在陕西10年,颇有政绩。后又迁云南布政使、江西布政使。乾隆五十四年,64岁时,迁刑部侍郎。五十八年(公元1793)68岁时,以年老为由,请求辞官归里,当时没有批准,乾隆只是说,俟来岁春融归里。后来,王昶回到故里后,便将居所命名为“春融堂”。嘉庆元年(公元1796) 71岁时,皇上要他进京庆贺内禅,他被赐参加千叟宴。十一年(公元1806)去世,时年81岁。
王昶虽一生做官,但他是一个文人、学者,关于他的学术生涯, 《清史稿·王昶传》中有所记载: “昶工诗古文辞,通经。读诸子书,兼及薜瑄、王守仁诸家之学。搜采金石,平选诗文词,著述传于世。”他善于古代诗词,自己也爱写诗,通晓经史、诸子百家之作,对金石也有研究,曾收罗商周铜器及宋、辽、金的石刻拓本1500余种,著有《春融堂集》。他是一个出色的编辑,用了50年时间,编辑了《金石萃编》。因为他喜爱诗,用了60年时间,编辑了《湖海诗传》。
《湖海诗传》共46卷,收入的作者有614人。他们都是康熙、雍正、乾隆、嘉庆时的人,生活在康熙五十年到嘉庆八年,即公元1711—1803年,共92年,作品也是这段时间的作品。为什么叫《湖海诗传》?一是有诗;二是有传。湖海是指他一生中到处奔走,他到很多地方做官,接触了许多当世名士,他在接触中搜集了这些名士的诗作,慢慢积累,最后加以整理精选,编成了诗集。作者中东南西北的人都有,除了诗作,还附有作者小传。小传中讲了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对作者的评介,当然有的也很简单,如卷四蔡德晋小传,只有十几个字:字宸锡,无锡人,雍正四年举人,官工部司务。因此叫作《湖海诗传》。王昶在序言中,讲了《湖海诗传》的编辑过程,他说: “予弱冠后,出交当世名流,及游登朝宇,扬历四方,北至兴桓,西南出滇蜀外,贤士大夫之能言者,揽环结佩,率以诗文相质证,披读之下,往往录其最佳者,藏之箧笥,名曰《湖海诗传》,忽忽将六十年,而予年亦八十矣!”他20来岁时,就交游甚广,在交游中便开始搜录别人的诗作,到80岁才编辑成集,前后共达60年之久。他搜集的作者是从程梦星开始的。程是康熙五十一年的进士,接着是张梁、查为仁、许廷、厉鹗、钱陈群、卢见曾、顾栋高、戴享、沈起元、蒋恭棐等11人,也都是康熙年间人。后面依次是雍正、乾隆、嘉庆时的作者。在序言中,他还讲了编辑方法和排列次序, “以科第为次”。就是以中举时间的先后为排列的次序。没有中举的“布衣韦带之士”,则是以年龄大小为序。对编辑的目的,他也讲了几点:第一,是“尽海内之诗”,以“有补於艺林”,使各家之诗得以保存,使诗坛更加充实;第二,是“供好事者之浏览”,使更多的读者能读到它、欣赏它,有益于读者;第三,是“怀人思旧”,通过诗纪念诗人;第四,是显示“百余年中士大夫之风流儒雅与国家诗教之盛”,表示当代文化的繁荣。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编辑思想是有道理的,有些思想,今天也还可以借鉴。
王昶选的作者的面比较广,因为人多,成就各有不同,入选的诗也有多有少,有的人选得多,有的人选得少,最少的只有一首。如康熙时的蒋恭棐,就只选了他一首诗: 《景州董子故里》。但是,不管怎样,从王昶辑存的诗集看,确实保存了许多别人并不知道,别处无从找到的作者和作品,仅从这一点来说, 《湖海诗传》也还是十分珍贵的。



更多同类【古代编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