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人参史 > 列表
人参史 共有 155 个词条内容

二、陶弘景对贡品人参质量的记载

    陶弘景对魏国所献人参、百济人参、高丽人参,近山亦有的人参以及上党人参,对它们的产地、质量、应用等,在“小字”中均有记述。继“今魏国所献即……俗用不入服”之后,写道:“乃重百济者,形细而坚白,气味薄于上党。次用高丽...[继续阅读]

人参史

三、陶弘景时代的人参采收时间、加工技术和贮存方法

    《本草经集注》记载,人参于春季2月、4月和秋季8月中旬采集其根入药,这是人参史上采集人参药用的首次记述。在对鲜人参的加工技术上也有创新,例如:用“竹刀刮”“暴干”修治加工人参根,是科学的人参加工技术。竹刀刮。在梁代...[继续阅读]

人参史

四、陶弘景对人参植株的描述

    陶弘景对人参植株的描述,一是直观所见,二是陶氏认定的高丽人所作的《人参赞》。陶氏观察到“人参生一茎直上,四五叶相对生,花紫色”。这是茎、叶、花俱备,参龄较大的人参植株。春季,人参地上部分出土时,先顶土而出的是人参...[继续阅读]

人参史

五、陶弘景隐居的茅山产人参

    在陶弘景“小字”中应当十分珍视的是,人参在陶氏隐居的山中“今近山亦有”,但对人参的加工技术欠佳而“作之不好”。这对判定中国人参古代的主产区以及了解人参质量提供了文献依据。茅山,是道教历史名山。传说,西汉时代的...[继续阅读]

人参史

一、中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

    唐代文化是成熟的东方文明的典范,它的传播和影响力巨大,至今仍熠熠生辉。在药物学方面,以《新修本草》的地位和影响最为深远,它是“唐律”的构成部分,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颁行的药物法典。此类法典在药学界特称其为...[继续阅读]

人参史

二、长孙无忌主持编著《新修本草》

    贞观年间,在“唐律”的撰修、完善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是长孙皇后之兄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的至交,他自幼“好学,垓博文史”,一直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但无显赫战功。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是由于长孙无忌谋划、串联...[继续阅读]

人参史

三、《新修本草》概况

    《新修本草》由三部分组成:本草、药图和图经。本草是《新修本草》的文字部分,药图是《新修本草》的药物图谱,图经是药图的文字说明。本草共20 卷,其中序例2 卷,各论18 卷,叙述各个具体药物。共收载药物850 种,按药物自然属性区...[继续阅读]

人参史

四、《新修本草》的传播

    《新修本草》作为药物法典在全国颁行,由于以国家律令形式发布,其传播速度极快,及至边远地区也能到达。1899年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该书手抄本,其背面有乾封二年(667) 的记载,即《新修本草》问世8年左右即到达大西北地区。日本通...[继续阅读]

人参史

一、源于《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有关人参的记述

    《新修本草》中有关人参的记述源于《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1) 源于《神农本草经》: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2) 源于《名医...[继续阅读]

人参史

二、《新修本草》对新增内容、注文的记载方式

    《新修本草》对人参新增加的内容,注文也是以小字加以区分,但在其前冠以“谨案”二字。《新修本草》对人参“谨案”的内容是:【谨案】陶说人参,苗乃是荠苨,桔梗,不悟高丽赞也。今潞州、平州、泽州、易州、檀州、箕州、幽州...[继续阅读]

人参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