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汉字 > 声韵语源 > 列表
声韵语源 共有 147 个词条内容

十一、声韵语源促成了语义结构研究的系统与完整

    声韵语源是两个意义的结合,而不是某一意义的引申。两个意义结合之后,产生了第三个新义,原来的两个意义就都成为组成的新词新义的义素了。语言中词语的结合,意义的结合,每天都在亿万次地进行。不过,大多不是产生新词新义。...[继续阅读]

声韵语源

十二、声韵语源与汉语的语法特征相一致

    声韵语源是两个义素及其相应的两个音素的结合,不仅是词汇意义的结合,还是语法意义的结合。声韵语源与汉语的语法特点也完全是合拍的,一致的,是互相促成的。汉语的单音节词,跨词类的现象特别普遍。一个词常常可以有两三个不...[继续阅读]

声韵语源

十三、声韵语源词的特点

    至此,我们可以归结一下经由声韵语源产生的词,有些什么特点了:1.它的音和义都是由相应的两方面的要素构成。2.和单纯的一个语源的词相比,它在音义两方面都出现复杂的情况。3.语音上,一个词可以出现若干种异读情况。若干词之间...[继续阅读]

声韵语源

十四、结束语

    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的结合,这是一个逻辑的结论,这不是什么发明。过去,爱迪生发明电灯电话,瓦特发明蒸汽机,这是过去世界上没有存在过的东西。历史学科的事情,则是要如实地看清现象,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双声为训与叠韵为训相...[继续阅读]

声韵语源

一、凡例

    1.语源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是音义结合的进展。意义依靠训诂学,语音依靠音韵学。2.两字相训,即其意义和用法必有共同之点,故为语义研究的良好依据;两字声训,即其音义两方面皆有相应的共同之点,故为语源研究的良好依据。特别是...[继续阅读]

声韵语源

1.时

    时,甲骨文作“旹”,至小篆、隶书,仍有作如此写的。它从日、从之。《说文》:“时,四时也。从日,寺声。”寺声也就是之声,因为寺,从寸,之声。时,禅母,之部。时、辰为禅母双声。历来皆以时、辰互为声训。《诗经》中有七个辰字...[继续阅读]

声韵语源

2. 旭

    旭,《说文》:“日旦出貌。从日,九声。一曰明也。”《说文》所释为其引申义,作形容词。《诗经·匏有苦叶》:“雝雝鸣雁,旭日始旦。”毛传:“旭,日始出,谓大昕之时。”毛传所释很准确,旭指天大亮的时候,太阳要开始出来了。孔疏...[继续阅读]

声韵语源

3. 倝

    倝,《说文》:“日始出,光倝倝也。从旦,㫃声。”古读见母,元部。日始出,故从旦,为形声字之形旁,声母则不从旦。唯从倝之“斡”(即朝)则声母从旦,读端(知)母。倝之声母从光,光为见母,阳部字。由于倝字在古籍中,已不见用例,就...[继续阅读]

声韵语源

4. 朝

    朝(zhāo),本作韓。《说文》:“旦也。从倝,舟声。”①它古读端(知)母,宵部。朝的声母从旦,朝、旦端母双声,且朝有旦义,字形亦从旦。因为朝字从倝,倝则从旦,㫃声。故朝,指阳光闪烁之早晨,或指旦时始出之日光芒闪烁。故言朝阳...[继续阅读]

声韵语源

5. 暮

    暮,本作莫,明母,铎部,表时间之词,指傍晚时刻。莫、夕铎部叠韵,夕也指傍晚时刻。《说文》:“夕,莫也。”可见莫与夕音义皆通。不过,它们只是韵母相同。声母方面夕为邪母,齿音,莫为明母,唇音,不能相通。《说文》:”莫,日且冥也...[继续阅读]

声韵语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