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朴素唯物论思想

    先秦时代朴素唯物论思想的萌发,同时也就是天命论的动摇。早在西周初年,就出现了重民轻天的思想,到春秋时期,这种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季梁、史嚣等人都把神放到比人次要的位置。对于自然现象,也不再完全从天的意志的角度...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的唯心论思想

    通常使用的“唯心主义”一词,是指一种与“唯物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派别,它译自西文Idealism,指在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强调精神是起决定作用的,第一性的,精神比物质更为根本。以此来反观中国古代哲学史,从孔子的...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百科

老子的“道”:“有”、“无”的统一

    毫无疑问,老子是伟大的古代辩证法思想大师。但是有不少中外学者把老子看作是一位东方的唯心主义祖师,把他所说的“道”解释为精神的范畴,看作是理念的同义语;当然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奉老子为朴素唯物论者。两种截...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百科

形、神关系

    形,是指人的身体和身体所具有的感觉器官,神,是指人的精神和意识活动。人的精神能否离开人的身体活动,这个问题开始于人对梦的现象的思考,而人死后,人的精神能否独立于人体而继续存在,关系到人能否永恒,是古人首先必须思考和...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的“理气论”

    “理”和“气”这两个范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理”指事物的规律。例如《庄子》在讲到庖丁解牛时说,依照牛自身组织结构的条理,劈入筋骨相联结的空隙,再导向骨节的空窍,从没有遇着使刀口钝折的阻碍,更不用说那大块的盘结...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的“道器论”

    道是指无形的规律和准则,器是指有形的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道器作为哲学范畴,最早是由老子提出来的,老子认为道是万物之宗,存在于万物之先,产生出万物。万物的生成,是作为原始唯一的存在“道”分裂变化的结果。道分裂变化...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百科

佛教的“四大皆空”观

    四大,是梵文的意译,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古代印度人认为这四者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故称之为四大。而佛教上所称的四大,除含有上述意义之外,主要指的是坚、湿、暖、动四种性能。地的属性是坚,水的属性...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禅”的观念

    禅,是梵文的音译,中国古代也曾意译为“思维修”。禅定是印度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广义瑜伽实践的方式之一,是一种通过沉思、冥想来达到心念集中、心神凝聚的修行方法。印度禅学融合了印度佛教的其他理论,流传到中国...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百科

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

    北宋关学学派的创始人张载认为,道教的“有生于无”和佛教的“体虚空为性”是一路货色。他在与佛、道唯心主义哲学斗争中,继承了中国唯物主义的气一元论,提出了元气本体论的唯物主义思想。针对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百科

“理”和“心”

    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上,客观唯心主义一派,如朱熹,既承认物质存在的客观性,也坚持精神是独立存在的,同时也认为物质与精神两者不可分离而独存。对两者关系作这样的解决,几乎和康德的二元论一致了。心物二元论因其自身的...查看详细>>

标签:文史百科
百科知识